试论现阶段现阶段我国文化安全面对挑战及应对对策要求

更新时间:2024-03-24 点赞:20875 浏览:8783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当今我国社会已经进入到风险社会,标明我国面临着全方位的挑战和冲击,其中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文化安全;挑战;对策
文化安全,是指一个国家能够独立自主的选择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有效防范其他国家对本国文化的渗透,保护本国人民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社会制度不受冲击,确保文化的民族性和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文化安全主要涉及三个层面内容:(1)器物文化安全,是指各种文化产品安全,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2)制度文化安全,是指国家能独立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文化制度,制定和实施与文化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等。(3)观念文化安全,是指要维护国家的意识形态和人民的价值观。

一、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及表现

(一)社会主义文化面临西方腐朽文化的渗透

1.个人主义盛行。个人主义是西方价值观中最重要的范畴,强调个人是社会的中心,个人利益高于一切。全球化以来,个人主义开始在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盛行。例如汶川大地震中的“范跑跑”事件。当地震发生以后被学生问到“你为什么不把我们带出来才走”的时候,他回答说;“我只关心自己的生命!”这就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园丁”教给学生的价值观。所以个人主义的盛行必然会给我国文化安全带来严峻挑战。
2.拜金主义泛滥。我国传统文化在义和利的取舍上,总是以义为先,先义后利,虽然自古以来也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说法,但是总体来看,我们崇尚的仍然是“舍生取义”。改革开放后,随着国门的打开,在吸收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有些腐朽思想也传了进来。2010年路透与艾普索斯面向23个国家作了一项“关于人心目中金钱地位”的调查,调查中我国成为“第一拜金国家”,在我国有69%的受访者认为金钱代表成功。
3.消费观念畸变。我国民众自古就有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也正是靠着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我国才能从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发展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然而当今我国民众消费观开始发生改变。环球奢侈品网在2010年的调查显示,我国在奢侈品消费市场中占全球消费额的27.5%,位居世界第二,而且有关专家预测按这样的发展速度到2015年,我国将占据全球奢侈品消费市场的首位。

(二)文化产业面临西方强势文化产业的挤压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形态,已经在很多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发挥着战略性作用。美国的文化产业可谓独树一帜,其文化产业所占GDP的比重达到了30%左右,我国文化产业所占GDP的比重不到4%。
1.文化理念缺乏创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忽视了文化的重要作用,往往有这样一种思维定式:“文化就是教化”,人们很难将文化与市场联系起来,更不会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经济管理学家德鲁克就指出:“今天真正占主导地位的资源以及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素,既不是资本,也不是土地和劳动,而是文化。”思想决定行为,我国文化观念缺乏创新是导致我国文化产业面临挑战的根本原因。
2.文化人才匮乏。我国的文化人“善文不善商”;而我国的商人又“善商不理文”,这就造成了我国缺少同时具备高文化素质和精明头脑的优秀人才。另外我国文化产业专业人才也十分缺乏,以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为例,北京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在总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足1%。相比之下,在纽约这一比例占到12%;在伦敦占14%;而在,更高达15%。我国文化产业优秀人才的缺乏,使得我们都无法掌控国内文化产业市场,也更无法将我国的文化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我国文化产业缺乏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较少,而且对外来文化产品呈现出简单模仿的情况,赋有我国文化内涵的精品佳作较少,所以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阻碍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4.知识产权冲突日益加剧。近年来,涉及到我国的国际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不断上升,知识产权己经成为各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工具,成为外国对付我国企业的非关税壁垒中的重要手段。如今年来发生的DVD专利案、欧盟针对温州打火机的CR法案等。另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内地至少有15%的企业商标在境外遭到抢注,商标抢注给我国被抢注企业造成很大损失。

(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面临西方文化的消解

1.民族语言受到强烈冲击。文化的传播与保存取决于语言,然而现在我国民众对英语的学习热情和重视程度己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母语。2010年末,《中国青年报》一项调查显示,80.8%的人确认我们当前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在英语的“渗透”中,国人的升学,升职,毕业,就业,都有要先过英文这一关才行。但是对一个非英语国家来说,母语是无论如何不能丢弃的,对母语的保护说到底是对本国文化的保护。
2.民族传统节日遭遇冷淡。西方节日对我国传统节日的冲击越来越明显。每年刚进入12月商场、饭店门前就开始摆放圣诞树。网络、报刊、电视等媒体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圣诞信息,无数国人加入了狂欢的行列,整个中国在那时那刻陷入了一种“西方文化状态”。而无数青年人在西方文化广泛传播的影响下,表现出了对我国传统节日的冷淡态度。《中国日报》曾针对18—28岁年龄段的青年人做过一项调查,其中38%的人不知道腊八节是哪一天,52%的人表示传统节日对他们的意义就是法定节假日。

3.历史文化遗产流失严重源于:标准论文www.618jyw.com

。我国是历史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例如极具文物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苗族祭祀服“百鸟衣”,它被苗族人民称为 “无字的史书”。巴黎一家私立博物馆目前有15套,超过了贵州省内的。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我国大约有160余万件国宝级的珍贵文物流失海外,被世界各地的200余家博物馆。

二、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对策选择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作为基础,因此要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不断提高公民的整体文化水平,缩小群体差异,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其次,用大众话语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要通俗化、简明化;文字要口语化、浅显化;多增加人情和生活色彩,使更多的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理念认同和情感认同。再次,坚持“三贴近”,加强价值观教育。三贴近就是: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回答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只有坚持“三贴近”,我们所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成为全体人民的思想共识。

(二)强化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大力发展文化事业。首先,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文化事业的公益性决定了在经营上的无利可图,致使社会资本投入的动力不足,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强有力的财政支持,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为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其次,实现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要设立城乡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抓好城乡文化设施建设,形成发展均衡、网络健全、服务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解决农村居民上网难、看书难、看电影难和参加文化活动难等问题,不断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
2.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实现文化的“引进来”。民族文化没有优劣之分,但每一种文化都有其两面性,既有缺失的一面也摘自:毕业论文标准格式www.618jyw.com
有合理的一面。西方文化中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吸取其中的精华,这才是对外开放的真正目的。正如主席所说:“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积极吸收借鉴国外文化发展的有益成果,更好地推动我国文化的发展繁荣。”
3.加强文化交流,实现文化的“走出去”。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不仅要引进来,还要努力走出去,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和中华文化,扩大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比如我国为了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办了孔子学院,截至到今年6月,我国已在105个国家建立了358家孔子学院,500个孔子学堂。孔子学院不仅向全世界的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及丰富的学习资料,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增进了世界各国对我国文化的了解。

(三)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

1.提高对文化产业战略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必须在观念上实现“三破三立”。第一,破除将文化只作为公益性事业的思想,树立文化的经济价值和产业属性的新认识。第二,破除将文化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对立起来的思想,树立以充分满足社会文化需求为标准的市场效益观念。第三,破除把发展文化产业看做只关系到文化系统的事的思想,树立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新认识。
2.打造高素质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探索“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保证了人才培养不流于空谈和形式;完善人才流动和人才激励制度,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施薪资激励、股权激励、福利激励等等,不仅要吸引人才,更重要的是留住人才。
3.提高文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企业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创能力至关重要,我们要增加研发和创新,加大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转化,形成自己的品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民族文化的竞争力。
(四)完善我国文化安全法律法规。维护文化安全需要合法性基础,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安全政策和法律法规。目前,虽然我国在文化管理方面已经陆续出台了部分法律法规,如《电影管理条例》、《新闻出版保密规定》等,但这些分别是由不同部门来承担管理职能,缺乏系统整合与联动,因此,必须按照系统整体、科学有效的标准,尽快制定《国家文化安全法》并完善其它专业领域性的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沈洪波.全球化与国家文化安全[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李金齐.文化安全释义[J].思想战线,2007.
[3]于铭松.全球化视野下的我国文化安全[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
[4]社会问题研究丛书编辑委员会.文化安全与社会和谐「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