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赏识亲师润内赏识养趣理工

更新时间:2024-01-30 点赞:11005 浏览:4553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获取探究的原动力,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特殊性,调动、体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亲师信道、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赏识教育等方面结合实例探寻了数学兴趣的养成.
【关键词】 亲师;赏识;数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催化剂. 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良好的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探知欲和求知欲. 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和应用广泛性极高、极强的基础学科,学生容易被动学乃至厌学,调动、体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亲师信道,引发兴趣

教育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主体,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老师. 怎样才能做好这一点呢?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 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 ”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教师的德和才,无德无才的教师是绝对不可能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敬的. 因此作为老师,尤其是数学老师,一定要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学技能,练就育人本领,成为教学上的内行,不能被学生问愣、问傻,手足无措. 教师不仅在教学上要让学生敬佩折服,而且要善于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能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让学生在高雅的幽默中拉近与老师的距离,友爱、善良、尊重、信任学生,增强学生的向师力. 当然对学生的爱并不意味着迁就和纵容他们,要宽严相济,以宽济严,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例如对一个家庭和学习都困难源于:科技论文写作www.618jyw.com
的调皮生,我首先从生活上的细节给予帮助,使他感受到学校和家庭的温暖,然后主动找他谈心,了解厌学的原因,在数学上还存在哪些数学问题,通过课外辅导以及采取结对帮扶活动,使他不断增强自信心和自尊感,这样头疼生就由害怕数学慢慢变成喜欢数学,调皮捣蛋慢慢变成课堂秩序维护者,期末考试竟然跃入前十,这一切,都来源于亲师信道的力量.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堂导入是激发探知兴趣的重要一环,一堂成功的数学课,总是创设一个好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于学、乐于想、乐于说、乐于动、乐于练,最大限度地参与,获得智能和身心的全面发展. 课堂情境导入可以采用故事导入、悬念导入、设问导入、旧知导入、联系实际导入、介绍导入等方法.
例如在“整式的加法”第二课时中,我们可以从学生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创设这样一个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课前让学生看看家里的衣柜,观察里面东西的摆放,上课后请学生交流. 学生纷纷把自己看到的现象与同学交流:上衣和上衣在一起,裤子和裤子在一起,袜子和袜子在一起,每个季节的衣服分开放,碗柜里面的碗、勺,盘子的摆放也是这样,等等. 通过这种日常生活中的分类和归类,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如何寻找同类项,如何合并同类项. 发现和挖掘生活实践中的数学知识,启发学生类比思考,可以更好地消除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让学生真正体会数学知识的直观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引起学生探索的热情.

三、主体能动,诱发兴趣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如果采取满堂灌、填鸭式教育,学生学习方法被动呆板,那么就只能“事倍而功半”,从而增加学习的难度,丧失学习的兴趣. 因此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牵鼻者的角色,成为导航者、协调者和合作者. 学生能想到的、能做到的,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而应给予引领、纠偏与帮助,让学生通过头脑风暴后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
例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设计一个互动游戏,在班里选定某名同学为坐标原点,建立全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平面、直观的方式来探讨点识别、轴平移、象限归属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在全班开展互动游戏深化课堂的教学,提供了学生之间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感受、交流得出结论,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感受获得知识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动手操作是尽可能让学生感知事物、认识事物并探究其奥妙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兴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教学时,通过让学生摸一摸、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等动手实践活动,能使知识从抽象乏味衍变为直观可触摸,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通过探索升华为理性认识,进而回归数学真谛指导实践. 作为教师,要尽可能挖掘教材资源,开发实践感知,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学生思维,使得数学知识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小组讨论探索之后,发现可采用多种方法,如动手量一量:用量角器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后求和,也有小组是剪开每个角然后拼在一起的,还有的是采取折叠的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交流合作,拓展了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手段,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体验成功,迸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赏识.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的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份特殊的表扬,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 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让学生体验肯定和成功的快乐,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原动力. 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是在老师鼓励性的评价中慢慢建立起来的,如果对说错话、答错题、考错分的学生漠不关心或冷眼相待,甚至挖苦讽刺,会深深刺伤学生的自尊心. 没有不想学好的学生,只有不知如何学的学生,“差”是相对的,是暂时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变的,这种转变的条件就是兴趣. 所以要不以知识量为准绳,不以大脑反应力为标尺,因材施教,因人而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获得成功是每个人的权利,帮助学生成功是每位教师的义务,如果学生感知不到成功的快乐,任何神丹妙药也改变不了学困生的困境.
例如在课外作业布置中,可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水平的高低,布置难度不同的作业,尽量照顾每个层面的学生. 尽管这样增加了教师的备课总量、批改难度,但它有效克服了一刀切的弊端,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的自信,使每名学生都能在各自的知识、能力起点上获得发展,这种难度自选的以生为本的弹性数学课外作业,才能真正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潜能生吃得了.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