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实效挖掘资源,提高实效

更新时间:2024-04-17 点赞:4691 浏览:1495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并使其实现效益最大化,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既深化内涵,又充满活力的关键所在。把学校资源充分利用到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实践中,变室内为室外,引领学生“活动中感悟,活动中提炼,评价中总结;实践中提升,延伸中创新”,以此使教学更加充实,贴近学生,从而提高实效。
课程资源 《品德与生活》 活动资源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能否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关系到本课程性质、目标的实现,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创造性的重要标志和促进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途径。”

一、资源的挖掘应该成为品德与生活课的内在要求

“以活动促发展”是活动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早在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在论及人的发展问题时就指出:“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或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由此看来,教育教学的关键或直接任务是要创造出学生的活动,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对象以及为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活动方法和活动条件,力求让学生主动发展,增强创新意识,促进情感体验。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中,需要我们建立新的教学目的观,那就是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态度和思考问题的取向。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品德的形成、品行的规范和人格的培养,正直的力量、诚信的价值、合作的回报、人格的魅力……德育活动恰好提供了鲜活的平台,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着,体验着、发展着,使品德与生活教学不在是传统讲授的方式,而是活动中体验、感悟与提升。

二、合理利用德育活动资源,丰富学生感知,增强理解与领悟

1.室内变室外,活动中感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双方交流活跃,信息传输畅通,教学效果则佳。一年级的课堂原本很容易言之无物,老师空洞的讲解换来的是秩序的涣散。为了把课堂变得更加活跃,我把学校的一些有趣的活动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充分参与其中。
冬天下雪,我组织学生堆雪人。一方面,把操场上的积雪合理分堆,另一方面,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孩子在玩中感受冬天的气候特点,体会到冬天带来的快乐。今年恰逢一年级上《我眼里的冬天》一课。教学中,我把室内课变成了室外课,让孩子们与雪娃娃充分地接触。在游戏中,孩子们领略了冬天的寒冷,领悟了集体与个体、个人与他人的合作关系。课堂由室内变成了室外,学生由单纯的看录像、听讲解,变成了自己的亲身感受。
在“我和秋天的约会”活动中,我把一年级学生带入大自然,让他们去挖白薯、刨花生……实践中,孩子们不仅初步了解了白薯、花生生长习性,而且品尝到劳动的快乐:收获的不仅仅是物质的果实,也收获了更加重要的精神果实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这种活动资源的引入是根据教学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在活动中营造的这种学习氛围,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

2.活动中提炼,评价中提升——增强学生的理解与领悟

“三样”教育是我校的特色教育活动。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站有站样,坐有坐样,走有走样”教育活动。开学初,学校对学生的三样进行强化训练,同时利用课间操时间在全校进行了三样展示活动,各班参与的热情极高,就连一年级的小同学都拿出了上佳表现。在“坐、立、走,姿势好”一课中,为让学生充分姿势好,不仅人显得精神,对生长发育也非常重要,我把展示活动的视频资料作为本节课的导入,让孩子们欣赏自己在三样中的风采,结合视频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有的孩子在谈体会时说到:开始训练很苦、很累,但是看到第一,特别高兴。有的说:“李思远站得特别精神,头正正的,胸脯一直挺着。”还有的从视频中看到问题:“小玲在走路的时候,一边走一边摸头发,我觉得不好。走路时要抬头挺胸,不能随便乱摸乱动。”由于录像来自学生本身,自然亲切可信。课堂上,再让那些表现好的同学进行展示,使认识与行动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活动与交流中加深了理解与认识。
学校每年开展感恩节活动,要求孩子们对父母、老师表达感恩之情。但为什么要感恩?如何真正理解感恩?靠单纯的讲解往往不能深入学生之心。老师讲得再多再透,孩子们还是难以呼应。为此,我结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带领他们开展了“寻找我的成长足迹”活动。在寻访中让孩子们回忆父母对自己的疼爱,以及自己爱父母长辈、为家庭添欢乐的事情。孩子们认真寻找,找到了自己小时候的照片,衣服和鞋子、出生证、涂鸦作品等等,一幅幅充满童真的画面,一个个洋溢着幸福的场景,把孩子带回了婴幼儿时代。通过回想,孩子们体会到自己长大的不容易,从而初步感受到父母的艰辛,家长的心血,形成用行动回报父母的观念。在《我为家人添欢乐》的教学中,我结合学校开展的“寻找”活动,把家长请到课堂,请他们讲抚育孩子的曲折。让孩子们体会父母的慈爱,了解父母的期望。许多孩子从而意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爱家庭爱亲人的重要表现就是要有一点责任感,少让父母操心,多为家庭分忧。
活动资源的引入,使干巴枯燥的讲课,一下子变得生动活泼,情味浓浓。
我校每月都有环保日活动,提倡环保理念。我们把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变废为宝我能行》与学校的“低碳小达人”活动结合起来,带领孩子们用废易拉罐做成小车,用废报纸做成了垃圾篓、用旧雪碧瓶做成装饰花。在活动中,孩子们知道了造纸的主要原料是木材,而消耗大量的树木,就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在活动中孩子们解读着什么是环保,什么是变废为宝,什么是低碳。他们制作出一个个创意作品,潜移默化树立起环保观念,也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德育活动资源的利用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德育活动资源被充分利用到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去,孩子们在活动中参与,体验,用活动的体验与感受来理解教学内容,使其更真切,更爱上这门课程,把每次上品德与生活课程当成一种快乐的事情。以下是前期对一年级120名学生对课程的喜好问卷调查统计。
喜爱上品德的孩子在所有学科中排名第二位,甚至超过了孩子原本喜爱的音乐、美术,原由多半在于活动资源在品德课堂中的充分应用,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孩子们在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的课堂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总之,课程资源开发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丰富的德育活动资源中,我把与学生课堂中能利用的德育活动资源充分利用,让学生在活动的感染中充分体验、感受,使课堂更加贴近学生,更有针对性,课堂实效性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冯春河,赵义章.课堂教学艺术集萃.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3]品德与生活教师教学参考用书.
[4]郭芳.小学品德课中提高活动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200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