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资源挖掘资源,让学生成为学习资源消费者设计

更新时间:2024-03-28 点赞:10012 浏览:3558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对于小学生来说,当数学只是用数字、符号的时候,它是枯燥的、抽象的。若能将这些数字或符号与身边的事或物结合起来,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资源,则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充分利用这些学习资源,使学生成为这些学习资源的消费者,从而到达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1.借助自身资源,让学生成为自我消费的主体

人的身体本身就蕴含着大量的资源。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借助自身资源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一年级“0~9”的教学,在幼儿园大多数学生已经学习和认识了,即使个别学生没有上过幼儿园,家长也多少会给孩子教一些,这时如果让学生再生硬地认识这些数字,学生就会失去兴趣,甚至还有可能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数字向大家介绍自己。一位学生带头说:“我是1名小学生了,叫陈睿,有2个字,我家有3口人。”其他学生也纷纷效仿,有的说:“我有1个脑袋,2个眼睛,10个手指头。”等等,这一课学生十分有兴趣,欲罢不能。借助学生的资源,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促进了交流,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数学学习也就成为学生的一种乐趣,枯燥的数字和符号也成为了课堂上热门的“消费商品”。

2.开发故事资源,让故事成为学生消费的商品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抓住这一特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故事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资源走进数学课堂有强大的导学激趣作用。例如在教学“猜数游戏(7的加减法)”这一内容时,我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引入:“在遥远的国度里,一位皮肤白得像雪一般,双颊红得有如苹果的白雪公主,为了躲避后母的追杀,逃进了森林里七个小矮人的小木屋,七个小矮人非常喜欢白雪公主,决定每天一部分人出去干活,一部分人留下来照顾白雪公主,你猜今天是几个人留下,几个人出去干活?”让学生先编故事情节,然后根据不同的问题列出相应的数学算式。这样的教学资源使数学知识既有“人性化”,又充满智慧,学生沉浸在美妙的童话境界中,在编故事的过程中获得了数学知识。这样的形式比起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要让他们乐意接受得多。
在课堂还可设计一些故事型练习题。例如可引入“唐僧师徒摘桃子”的故事。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去花果山摘些桃子。没多长时间,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沙僧神秘地说:“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悟空笑眯眯地说:“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
童话扮亮了数学课堂,让学生借助童话这一奇思的幻想性艺术资源进行课堂消费,提升了数学课堂的活力,学生在严谨、缜密的思考中获得童话般的纯真和快乐。但也要注意避免将数学内容牵强地用童话包装,使学生被非数学的课堂内容与非本质的外在形式所吸引而忽略了思考童话故事中所隐含的数学问题及背后的数学意义。

3.开发教材资源,让教材资源成为学生的消费市场

教材从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到教学方式都留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允许教师以课程标准为准绳,按照自己的理解,根据环境、学情等教学条件,选择和创造生成新的范例来组织教学。数学具有严谨的知识结构,教材以“知识点”为单位由浅入深地进行有序的编排。在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中,都要求教者审视教材全局,把握联系,瞻前顾后。重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处理好数学知识的“整体”与一节课的“局部”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对所学知识合理地进行有机整合,使之成为一种动态的、生成性的资源。
例如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正负数(一)”一课,教材中的例题创设比赛计分中的问题,学生容易体验正负数可以互相抵消的思想,而在后续的习题中又出现了求时间差、温度差等正负数相差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显然不是再用抵消的思想来解决。如果教师仅满足于教完例题,那后面的习题就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困难。只要教师用“局部”与“整体”联系的观点对教材稍做处理,将“试一试”题目改编,就可以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的目的。
教材中的表格:
添加一栏为“0”的数据,改为如下表格:
(1)提出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在学生学会解决“第1袋瓜子与第2袋瓜子的总质量是多少?”的问题后,提出了“哪两袋瓜子的总重量一定大于(或小于)200克?为什么?多(少)多少?”这样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发现更多的组合情况,也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到正负数的含义以及运用抵消的思想来解决“多多少”和“少多少”的问题。
(2)先估算,再精算,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与灵活利用抵消思想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中提出“求6袋瓜子总重量”的问题,可以分三个步骤让学生逐步感受正负数的含义及用抵消思想解决问题的优越性。首先估算6袋瓜子的总重量,使学生体验到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及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然后让学生通过看表中记录的数据,思考“实际总重量应该比估算的结果多还是少?”这个问题就使学生自然地感受到“抵消的数学思想”在生活中的运用。最后问“实际重量是多少克?”促使学生去思考如何去运用抵消的思摘自:硕士论文开题报告www.618jyw.com
想来帮助计算。经过这样有层次的体验与思考,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正负数的含义与估算、抵消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用处,在思考过程中,还提出了很多种运用抵消思想来解决问题的方法,闪出了智慧的火花。
(3)添加了一栏为“0”的数据,让学生明确正负数是与标准量比较的结果。在“试一试”题中,增加了“第1袋瓜子和第2袋瓜子相差几克”这样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比较辨析正负数求差时,不能再运用抵消的思想,并由此引出数轴,并充分利用数轴使学生理解正负数的含义和求出间隔数量。对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标准“0”引出数轴图帮助学生理解。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心捕捉,挖掘不同的学习材料,通过不同的途径,挑选一个个学生乐于接受和思考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从来就不是书本上枯燥的学问,使他们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
(作者单位:永安市西门小学,福建 永安,36600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