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更新时间:2024-04-10 点赞:5211 浏览:1759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讨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论文试图以三个方面入手,力求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在自主的操作活动中,在老师精心的预设中更好地投入学习,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能更好地、不断地进行交往互动与共同进展,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生长、张扬、进展、提升的历程,以而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焕发出勃勃生机.
【关键词】 充满活力;激发兴趣;体验探究;预设生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讨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这就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应该体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进展的历程,只有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生长、张扬、进展、提升的历程,才能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

(一)在生活情境中激发兴趣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参与和探究,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在引导上下工夫,要创设出一种情境,让更多地学生主动地深思不足,培养经验,体验快乐,收获成功,而这个关键就是要拉近教学和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一种熟悉的环境中主动进行合作和探究,使教学在和谐的氛围中展开,以达到新课程教学的目标.
如我在教学《认识小数》这一课中,设计了一个买东西的情境:
师:老师来给小朋友上课之前去买了一支铅笔,去了两家超市,标得不一样,你们倡议我应该去哪家超市购买呢?
课件出示:如海超市 联华超市
铅笔(支) 铅笔(支)
3角 0.3元
学生通过略微深思,马上就有了结果:倡议我随便去哪家买,因为是一样的. 给的理由是:1元等于10角,3角就是10角里面的3份,就是十分之三,0.3也等于十分之三,所以它们的是一样的. 这样,不仅把实际生活中的知识运用到数学学习中,而且把探讨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也提升了学习本课知识的兴趣.
教育家赫尔巴特把进展广泛的兴趣视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并认为主要是兴趣引起对物体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它导向有作用学习,推动知识的长期保持,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动机. 在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源于生活,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课堂的宽度和广度,也激发了学生探究的.

(二)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探究

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倡议之一,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操作活动是推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重要手段. 由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多动手、多深思、多实践,成为真正的探讨者.
如我在教学《面积单位》一课时,设计了下面的环节:
在学生认识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三个单位之后.
师:小朋友一起来找找,我们身边哪些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呢?
学生马上在小组内合作找了起来,他们通过测量、比较之后,发现了大拇指的指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手掌的掌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四张课桌拼起来大约是1平方米. 最后通过我的适当引导,学生还发现,把两臂伸开,上下、左右比出来的面积大约就是1平方米. 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探讨发现了自己身边,乃至自己身上的关于面积单位的“小尺”,不单在操作中开动脑筋,努力探讨,还对本课重点知识的掌握有了相应的帮助.
在课堂中,我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体验探究. 学生在测量、比较的环节中经历了猜想、深思、讨论交流,在充分的操作活动中感知、体验,以外在的“动”推动了思维内在的“动”,推动了学生的知识的主动构建,培养了学生的探讨数学不足的能力.

(三)在精心预设中生成精彩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进展的历程,这个历程是不可重现的生命的载体,是动态生成的.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预设与生成有着密切的联系,教案是预设的,课堂是生成的. 有些课堂的生成是不可预知的,却是可以预设的,精心设计下的生成更精彩.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艺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这是教学的理想境界,这种课堂教学的精彩生成,离不开课前的精心预设.
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分数》这一课中,在课堂结束之前播放了“×××”奶粉的广告,里面有一位小朋友分蛋糕的情景. 观看了广告之后,我提问:你以这段广告中,看到了哪些分数?
学生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 其实在课前,我已经预设了,学生会出现九分之一这样的答案,果然有一名学生说了,我就组织大家探讨、探讨,最终解决了这个不足.
其实这一步是很难的,在班级中能理解的学生并不会太多,有的能理解,也不能够较清楚地表达出来. 而有几名学生的回答却出乎我的意料,十分精彩,这说明他们是真正地掌握到分数的实质. 这一环节,可以说是我整堂课的亮点,这样的生成是在我的预设之内的,但其进展却又出乎我的预设.
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预设的超越和进展,没有充分的预设,就不可能有有效的生成. 作为教师,我们要理性地看待“预设”和“生成”,预设要有扩展、有伸缩的空间,以便在目标实施中能以容地、随机地纳入始料未及的“生成”. 对学生积极的、正面的“生成”要鼓励、利用;对消极的、负面的“生成”,应采取更为机智的策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因预设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这样的一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到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在学习历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给学生充足的观察时间,动手时间和表达的机会,尊重学生的意见,适时地加以指导,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让孩子们愿学、爱学、乐学,使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