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刍议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革新进展

更新时间:2024-04-06 点赞:5872 浏览:1797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育革新进展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营造课堂氛围、创设不足情境、树立学习意识、培养创造思维、加强合作交流。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革新进展
小学数学这门基础性学科,包含着丰富多彩的革新内涵,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中落实革新教育、培养学生的革新能力,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一直以来,小学数学都有着教学方式刻板、教学策略固化的不足。教师几乎一直采取的是单向灌输的办法。学生的独立性、积极性、创造性受到无情的扼杀,只会跟着教师的思维走。真正适合于学生的课堂氛围,来源于师生双方积极的活跃的、无障碍的沟通。成功的教育有赖于真诚与互相信赖的师生联系,更加依赖于安全与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最有效的,也是最经常的沟通场所,其本身就应该是有作用的。教师要注意设计好每一个活动细节,力争创造出宽松融洽、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将学生主体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的思维更富于革新意识。

二、创设有效的不足情境

数学应当是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不足,所以情境创设也应当更加接近于生活,接近生活的情境教学才会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更加具有亲切感。比如在给一年级的同学讲授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把几种面额的钱都展示给大家,同学们会很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再比如为二年级的同学讲解钟表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利用一段时间自己制作钟表,学生在制作的历程中,对钟表就可以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知道了时针、分针、秒针。这样教师在继续讲解的时候,就非常方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非常高。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出不错的铺垫。还有,小学生一般对图画的兴趣比较浓厚,很多在课堂上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内容,或者说用语言表达后学生接受起来有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与课堂内容有关的生动的图画展现给学生看,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一课时,若直接给学生讲,学生不易理解,而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将平行四边形的构图原理展现在学生面前,效果就很好。具体做法是,指导同学们自己制作平行四边形,然后将平行四边形的制作历程转化为多媒体课件,在上课之前展现给同学们看,同学们就会很清晰地理解求取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历程。

三、树立革新学习意识

在教学历程当中,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验、不同策略的尝试,使学生接触到贴近生活的实例,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同生活不足息息相关。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掌握猜测、观察与操作的策略,培养其发现意识与探讨意识。比如在组织开班会之前,可以让同学们先算一下共需多少经费。先把班级内总的经费数量告诉学生,再让学生去实地调查活动需要物品的。调查完成之后,制做出表格,再让学生根据表格做出深入的探究学习。按照学生人数购买各种水果与小吃,总共需要购买多少,一共有几种购买案例,哪种案例能在不超支的情况下,让同学们吃得最好。这样根据生活实际得来的探究性习题可以让学生做更加积极的努力,学生将不同的探究结果交到老师那里以后,老师把比较有代表性的成果筛选出来,再让学生在班级内进行比较探讨,最终找出最佳案例,在下次班会中即可按照这一案例进行,满足学生的成就感。这样寓教学于生活的探究学习对于学生革新意识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

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加强训练,使学生在举一反三的历程中,得到创造性思维训练。要明白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以教材为中心,形成开创性思维,视野更宽、思维更广,要让学生明白教材中的每部分内容不只是孤立有着的,各部分内容都有其内在的联系,在联系中蕴含着思想、策略与逻辑系统。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回忆,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到一起,进行浅析与归纳,找到规律,比如在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时,可以先让学生试着做运算,学生无法解答时,提示学生:能不能把这种习题转化为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呢?在提示中完成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举一反三,重点就是思维的求异与发散,重点是知识的迁移与整体提升。在这一历程中,教师要注意随时进行强化训练,用教材引导生活实际,用生活实际拓宽教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强化自主交流与合作

自主交流与合作重点是指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活动的策略,通过各小组成员的配合协作,发挥出集体的积极性,最终达到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的目标。自主交流与合作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种突破性挑战,真正把学生推到了主体性地位,让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得到切实发挥,这种学习办法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注意事项就是合理分组。第一,应当注意互相帮助、优势互补。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与学习能力等的不同,把学生分为若干学习组,人数以4-5人为佳。可以将班级内的先进生与后进生合理分配到一起,优势互补,最终达到共同进步。这样做,既能让小组合作很快解决学习上的不足,也能使每名学习后进生找到学习榜样、模仿学习榜样。达到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第二是要就近组合、灵活调整。注意小组成员是可变的,而非固定的。教师可以依据不同的学习内容,灵活安排小组成员构成,比如在学习统计的知识时,为了更清楚地合作交流家庭成员人数,可以打散原有分组,让住得近的同学划分为一组,各组可以在课后与周末时间非常方便地进行统计调查。在学习其他内容的时候,也可以按照需要进行组别的重新划分。
总结:
在当前的课改环境下,教师要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出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探讨性学习,才能最终达到课堂效率提升的目标。
参考文献:
何家康 小学数学革新教育的一些深思[J].广西教育A(小教版) 2009(4)
崔婉婷 小学数学活动体验的实践探讨[J].教育科研论坛 2011(3)
[3] 毛思媛 小学数学不足情境的有效设立[J].教育实践与探讨 2009(3)
[4] 王嫦娥 情境中探究探究中创造--小学数学"再创造"学习情境探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4,6(1)
[5] 马宁 在快乐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成功动机[J].学周刊C版 2010(1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