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文本中补白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21 点赞:4499 浏览:16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论文摘要: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要抓住教材的空白点或生发点,让学生依据课文内容,结合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合理地补上课文言语的空白、情感的空白以及意境的空白。通过发现“没有”而了解其“有”,可以创造性地建构文本作用,使教学内容更加周密、清楚、完整。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文本恰当的地方进行补白,使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课文内容碰撞出火花,达到既能加深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又能进展思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升阅读质量呢?

一、课前补白

阅读时的情感状态,是一种弥散于教学历程中的持久的情绪倾向,它对于课文的情感基调、理解方向及阅读对策都传递着主导信息。
题目是课文的眼睛,它往往与文本的内容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且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或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提及文章的要点,或点明文章的中心。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很大程度上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一些有特殊作用的文章,还不能很好地把握其理解方向。由此,在一些特殊课文的教学前,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初步理解人物或事物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往往会要求学生通过查找各种书籍、上网搜索资料,了解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时代背景、历史演变、地理环境等事实材料,并让学生在初学课文时对文章写作背景进行补充介绍。

二、文中补白

文质兼美的文章,无字处皆有意。教师在教学历程中应引导学生善于挖掘文本中精彩的“留白”,挖掘课文言外之意,依托课文的找准训练点,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变“不言”为“有言”,变“无声”为“有声”,“无”中生“有”,进而让学生感受文章“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如果我们能精心设计教学,运用“以线带面”的策略,抓好文章重难点及关键处,分层次、有梯度地逐步深入,让学生慢慢进入角色,进行艺术的补白和艺术的再创造,就可使文章在更高作用上充实、升华。这样既可以降低学习难度,还可以提升学习效率。

三、文尾补白

一篇好的文章结尾应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而不应该是一个完美的“句号”,应该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省略号”。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结尾的特点设置留白,让学生回顾与升华所学知识,以而激起他们课外进一步探究的渴求心理。
课文讲读完毕之后,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我们往往会用激昂的语言作声情并茂的总结。如能捕捉情感的蓄积点,挖掘拓展文章内涵,在教学接近尾声时再提出新的不足、新的质疑,引起新的深思,必将唤起学生课外进一步探求知识的兴趣。这时老师就可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想象,后续课文情节,将学生引向深处。有时,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还可以将这种弹性最大的空白巧妙地作为课堂延伸练习让学生课外去填补。
综上所述,对于留有想象空白、饱含丰富内涵的文本材料,我们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挖掘其潜在的信息,扩充其丰富的内涵。只要把握时机、讲究形式、优化运用,思在当思时、练在当练处,必将达到以情生情、以思引思的教学效果,丰富和改善学生的精神境界,实现“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和谐进展。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县第一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