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任务设计

更新时间:2024-02-17 点赞:4059 浏览:1253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论文摘要:摘要:随着我国现阶段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与新课程标准革新的深化,中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策略也需要不断改善与改善。通过列举教学案例,旨在对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任务设计策略的实践运用做系统地论述。
关键词:任务设计;计算机教学;中职
面对新形势下计算机教学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学策略进入了课堂,然而针对中职院校学生水平的独特性,选择最适合于学生们的教学策略对于顺利完成计算机教学至关重要。任务设计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提升教学效率的策略。笔者结合生动的案例来论述该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对策。

一、教师布置教学任务。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陈规的教学策略,不再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方式教学。过去学生只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没有做深入深思、探讨,这显著降低了课堂效率,学生掌握效果也不理想。为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就要先给学生布置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Word文档这一节课时,教师提前给学生提问下列供探究的不足:Word文档的主要功能、用途和制作表格的策略都有哪些?用Word文档都能制作哪些学生常用的表格?学生们就能带着疑问探寻计算机教学的奥秘,教师再以几位学生为一个小组共同讨论,并采取多媒体技术、提前制作好课件,用投影仪器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大家,灵活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计算机教学服务。最后,学生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自主地探讨性学习的能力也逐步培养起来了,经多维互动教学方式的构建,学生们也会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转变了以往课堂浮躁、沉闷、厌倦的不良学习习惯,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则“退居二线”,只扮演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二、教师通过任务的巧妙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大多数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欠佳、学习兴趣缺失、学习的意愿也不强烈,面对这一弊端,只通过布置教学任务驱动学生学习,还不能以根本上改善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由此需采取灵活多变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任务设计案例。教师布置的任务要具有可操作性、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探讨出新知识,还增添了学习的自信心,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比如,在学习“多媒体技术”这一章节时,教师不必直接讲授正课,而要给学生安排任务,教师可以把自己提前制作好的卡通播放一遍,以而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此处,等到看完后,教师再通过发问的方式,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教学中,给学生布置本节教学的任务:想要自己制作出完整、清晰、流畅的视频,就要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那么,多媒体技术定义、结构、特点、处理对象和运用分别是怎样的?大家就会怀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探讨这些不足,思维就会活跃、兴趣才会提升、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为解决疑问而高效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教学质量和效率也会显著提升。

三、教师要及时安排实践任务,巩固提升所学知识

因中职教育侧重于职业技能的培养,所以说,实践在中等职业教学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计算机又是一门以培养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教师按时布置上机操作任务对于巩固所学知识就显得更加必要,这也是学以致用、深化书本论述知识的必由之路。
比如,在学习“程序设计语言”一节课时,学生们在掌握程序设计的3种基本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与算法的编写步骤、基本格式与书写要领之后,教师应当安排第二节课去机房实际编写、调试程序,这样才能够让大家明确哪些地方掌握不牢、有纰漏需要改善,哪几步没有理解透彻,造成程序编写有误,学生们才能“把书读活”,不但完整、准确地理解了论述知识,而且经过在计算机上合理调试,把错误的程序指令改正过来,最大限度地求得程序、算法的准确性与可行性。最后,再由教师针对大家的体现予以适当点评,指出里面的疏漏,学生们就会获得很大启发,在今后的学习中会尝试做出新的调整和革新,进一步促使知识得到灵活运用,提升编写程序的水平。
在计算机教学中,任务设计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导,教学加以引导的教学策略,学生主要的时间用在动手摸索解决教师布置的任务上,本教学策略符合中职学生实际的心理特点,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各方面的潜能获得新的开发,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张献忠,王雪金.谈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操作系统教学中的运用[J].成才之路,2012(3).
曾宇.以任务驱动方式推进计算机课程的教学革新:浅谈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革新[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11(5).
[3]毛俊红,金晨伟,罗志豪.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信息技能的培养探讨[J].中国科教革新导刊,2010(15).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