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增强课程意识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更新时间:2024-01-14 点赞:4114 浏览:94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修订后课标的主要特点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德育课程早在1997年便率先在各学科中使用课程标准,取代了之前一直采用的教学大纲。作为德育课程的准则和规范,《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是在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实验稿(以下简称“原实验课标”)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修订后的新课标在原有基础上与时俱进,更加科学合理,我个人学习感受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未变,内容框架调整得更为合理清晰
新课标仍然是以初中学生需要进一步处理的“与自我、与他人和集体、与国家和社会”这三组重要联系依次构成了本课程的三大内容板块,每一板块中均涉及“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四方面具体内容。这种“三经四纬”交织的思想品德课程,定性为“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初中学生思想品德进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在原实验课标中,三组联系表述为“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显然第三组联系内容太厚重,新课标将“与集体的联系”调至第二组,合并为“我与他人和集体”,这样不仅是字面和内容份量的均衡,而且更加符合中学生交往的实际。虽然“他人”的范围广泛,但学生自我与老师和同学的联系,主要是在班级学校集体之中产生的,“他人”和“集体”是紧密联系的。“国家与社会”则是在一个层次上,第三组联系表述为“我与国家和社会”也是恰当的。
在第三组联系“我与国家和社会”中,新课标将原实验课标课程内容的(一)、(二)两部分合并为“(一)积极适应社会的进展”,将原实验课标的(四)“认识国情 爱我中华”调为新课标课程内容的(二)。这样,三组联系都由三部分构成,且都是法律常识压轴。新课标删除了原实验课标内容标准各部分前有重复之嫌的目标阐述。因此说,新课标在设计思路的表述上更明确,内容框架调整得更为合理简洁清晰。
下面是笔者根据新课标列出的课程内容框架表格,其中的内容结构、递进层次一目了然。
2.课程基本理念突出了公民意识教育
课程基本理念是课程价值取向的追求和灵魂。新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将原实验课标课程理念的第二条,修订表述为“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并将此条提升为新课标的首位课程理念。在新课标各部分中,突出了公民意识教育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在新课标的课程目标总述中,提出“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新增“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在新课标的课程内容和活动倡议中,至少有9处明确提出了增强公民意识教育的具体教学内容、活动主题与方式倡议。例如在新课标三、(三)3.4中明确表述为“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公民意识教育之所以在新课标中凸显,首先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其次是公民意识教育体现了德育课程的本质和价值。以育人的角度来讲,公民意识教育主要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和目的是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学生的社会性进展,帮助学生树立国家意识、法律意识、公德意识、责任意识、科学理性意识等,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这个“人”我个人认为:既不是奴性十足的顺民,也不是浑身反骨的刁民暴民,而是通情达理、有良好素养的好公民。以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社会文明进步的角度看,公民意识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所以新课标突出了公民意识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3.课程内容对法律常识做了调整和充实
首先新课标对分置在三组联系中的法律常识条目作了有层次的统整编排。第一组联系“成长中的我”中,法律常识部分的标题由原实验课标的“学法用法”改为“心中有法”,主要内容为法律的定义、违法行为及其制裁、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非法与犯罪的区别和增强自我防范意识等,本部分增加了“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样一条重要内容;在第二组联系“我与他人和集体”中,法律常识部分标题仍为“权利与义务”,主要是了解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重点是受教育权、经济权利和消费者权益,帮助学生懂得正确行使和维护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本部分删除了原实验课标中关于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个人隐私权等具体条目,渗透到其他条目中;在第三组联系“我与社会和国家”中,法律常识部分标题由原来实验课标的“法律与社会秩序”改为“法律与秩序”,主要内容为宪法的性质和宪法意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立和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删并了原实验课标的3.3条,新增了“3.3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和“3.5懂得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这样两条体现爱国主义的重要法律内容。
新课标对法律常识三部分层层递进的整合编排,遵循了“循序渐进”和“突出重点”的教学原则,更加切合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成长需求,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对青少年增强法律意识和掌握法律常识的要求。我个人认为,法律常识的课程内容统整与增加的目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在于,守法是做人的底线,与法治是现代社会的标志,法律意识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最重要的内容。
4.课程目标提高了知识学习的要求
用新课标和原实验课标相对照,不难看出,原实验课标的知识目标为4条,共100个字,新课标知识目标为5条,共192个字。新课标在本部分新增了“了解青少年身心进展的基本常识”、“了解我与他人和集体联系的基本知识”、“理解人类存活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联系,认识当今人类所面对的存活环境理由及其根源,掌握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等。
新课标在“三维目标”中提高了知识学习的要求,其理由我认为,首先是针对新课改教学实践中有着矫枉过正的理由。以前的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比较强调知识系统的教学,课改后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提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对知识目标的定位是“知识的学习服务于学生思想道德进展的需要”。但在新课改教学实践中,有着着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三维目标”之间的联系,以而忽视知识的学习,使得品德教学因缺乏知识内涵的支撑而呈现肤浅苍白效果差的缺憾;理由之二是原实验课标有着着知识要求不到位的理由。我们知道,思想品德的研习与修炼需要有知识内涵和文化底蕴,德育需要有科学论述支撑即知识工具的支持,否则德育就是浅薄的无底气的说教而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新课标课程目标提高了知识学习的要求,对有效实现课程“三维目标”是必要的。
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