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感恩,对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深思相关

更新时间:2024-04-22 点赞:7016 浏览:236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近年来,感恩教育成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感恩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对于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同样也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高校感恩教育实践中,却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其影响因素有着于很多方面,本文将以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总结一些来自于各方面的理由,并且提出一些可行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教育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策略教学论文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笔者将感恩教育定位为德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感恩意识是需要培养的,教育者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而恒久地有着,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要在个人的条件允许,符合社会规范的情况下报恩和施恩。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的现实需要,高校应注重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加强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

一、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的理由浅析

以人的道德形成过程来看,家庭教育是人类道德进展的第一个摇篮,学校作为公共教育机构为个体的道德进展提供了重要的规范指导,而社会上价值观念又对人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令人遗憾的是,在当今大学生的成长和进展中,由于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感恩教育的缺失,导致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情感冷漠,责任心不强等不良现象的出现。
1.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当代大学生多出生在八十到九十年代,多处于独生子女家庭。传统的家庭观念,导致父母过分溺爱孩子,不仅为孩子创造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更为他们提供了众星捧月的生活氛围。只要儿女过得好,父母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根本不求什么回报,孩子在这种家庭教育观念的驱使下,渐渐对父母给予的爱习以为常甚至麻木,而忽略用爱去回报父母。在望子成龙、盼女成风的强烈愿望需要实现的背景下,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希望就是学习成绩优异,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就是有出息。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更多地停留在物质层面,很少涉及精神领域,更不用去谈深层次的道德教育以及下意识的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因此,孩子过分依赖父母,使他们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也无法去体味父母的辛劳,养成了惟我独尊、骄横任性的坏习惯,学生在学校常常是需要用钱才想起往家里打个电话。正是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在学生道德形成的第一阶段就没有得到良好进展,感恩意识淡薄,养成了冷漠、事不关己的处世态度。
2.学校道德教育过于僵化。近年来,高校大力推进大学生道德教育,“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感恩教育成为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然而,“两课”的教学效果不显著,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理由在于,过高的道德教育目标脱离了现实大学生道德诉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是采取枯燥的讲授方式,将书本中的论述知识灌输给学生,缺乏一个学生反馈与老师评价的师生互动过程。这说明,学校的道德教育过分注重抽象的道德原则和道德目的的灌输,忽视学生的思想、心理实际,以至于学生在上课时木然地接受道德的条条框框,课下却对其嗤之以鼻。在此种情况下,学生也难以形成应有的感恩意识。
3.社会有着负面效应的不良影响。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奉献社会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报答等现象,给涉世之初的大学生带来了不少负面效应。目前,我国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各种新旧体制和观念混合交错,导致了人们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这些必定教育论文引起社会经济利益与道德观念的变化,导致人们价值观念上的多元性和模糊性,在行为选择上出现无所适以或随心所欲的倾向。道德失效、诚信缺失和假冒伪劣等种种丑恶现象,使得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念发生了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论文,那些不良的文化、网络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给感恩意识以很大冲击。许多文学作品呈现出不分是非、颠倒黑白、美化丑恶及宣扬个性解放、反传统道德的现象。这些价值的不良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缺乏正确的价值判断,以而造成感恩意识的缺失。
4.学生忽略自我道德教育。当代大学生接受能力很强,对于来自学校的道德教育与感恩教育,大都能够将道德原则与道德标准“内化”,明白什么是值得提倡的道德行为,什么不是。但是,学生忽视了自我道德教育的重要量,不能够将“内化”了的道德标准“外化”成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行为,往往是对别人说得在情在理头头是道,却不能真正的付诸实践。部分大学存活在心理偏差,常伴随较多的自卑感、自信心丧失、意志薄弱、孤僻等,认为一切都是社会的不公所造成的,对自身缺乏反省,因而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失衡导致了感恩意识的缺失。学生作为道德教育的主体,更应该端正道德观念和心态,加强自我道德教育。

二、实施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可行性对策

针对以上浅析的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理由,笔者分别以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个人这四个方面探讨实施有效感恩教育的可行性对策和途径。
1.在家庭中营造早期感恩教育氛围。家庭教育是感恩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学会感恩要以学会感激父母开始,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情感力量。转变家长观念,让家长明白德育与智育同等重要。感恩也应该成为家长必修的课程,家长本人的感恩行动与对子女进行“感恩”教育要结合起来,在同子女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同时要给孩子感恩的机会,利用亲子联系互动来构建家庭教育中感恩的系统。家长要树立平等交往主体的观念,合理地主张自己的权利,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图报,使孩子理解、接受。家长同时应该注意正确地运用强化手段,只有正确地认识与实施强化才能使施恩图报发挥感恩教育的作用,纠正孩子对家长图报的无知与偏见。
2.学校应以情感层面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情感使人的道德认识处于动力状态,以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感恩本身来自于社会生活并有着于社会生活之中,且与人的情感、意志和品质交融在一起。因此,要以大学生的生活出发,以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未来需要出发,培养良好的感恩行为习惯。创建生活化的课堂情境,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式课堂教学,化说教为行动,要以活动为载体,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过去那种单纯呆板说教的形式,让大学生以活动中体验感恩、实践感恩,在现实行动中把感恩意识和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合在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在教育内容上立足于社会生活,使感恩教育增添时代源泉和生活的活力,也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和生命的乐趣,以中学会知恩、感恩和报恩。培养学生树立感恩意识,以个人而言,会使其心胸恬淡,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人际联系的和谐;以社会而言,会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谐。
1

3.社会立足改善感恩教育环境。感恩教育环境除了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外,还有社会环境。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员,不可避开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如果整个社会感恩氛围良好,人与人之间联系融洽,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尊重,就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熏陶作用。针对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所面对的理由,我们必须在继承传统美德的基础上,随着时代的进展,突破传统,更新方式,多管齐下,使青年树立起积极的人生观和符合现实的理想。让他们学会感恩,懂得感恩,更好的审视自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报效国家、回馈社会。这对于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4.大学生构建自我教育系统,外化感恩行为。首先,学生自己应当注重认真学习论述,学习感动人物的先进事迹,不断提高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只有论述上的坚定,才能有行动上的坚定,才不至于随波逐流,附和错误潮流,逐步克服自我中心主义,培养推己及人的思维方式。其次,深化感恩教育的“自省意识”,凡事学会换位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反思一下自我在进展过程中的偏颇现象,有助于形成厚德载物的宽广胸怀、提高感恩意识。崇尚感恩教育的“慎独精神”培养自立意识,坚定道德信念;不因有他人监督而行善,也不因为无人监督而作恶。最后,坚持“身体力行”实现感恩行为通过学生自己的切身体验主动养成良好的德行,避开了空洞说教的呆板教育,实现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主动地培养起健康向上的道德行为。
当今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正处于重构整合的阶段,因此推进大学的道德教育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必定教育论文路径,对于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同样也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秦正修.当前高校德育中感恩教育之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时代文学(论述学术版),2007年05期
吴殿峰.大学生感恩教育论述与的实践探讨.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6
[3]袁春平,匡茜. 感恩教育:一种德育的新路径. 教学与管理,2007年15期
[4]周朝飞. 高校德育中感恩教育刍议.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李雄. 关于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的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文史博览(论述),2008年 08期
[6]赵艳红,范雯婧,郑治. 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理由及对策,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彭春丽,张宝. 论感恩教育缺失理由. 求索, 2007年 09期??
[8]钟铧. 施恩图报:内涵、依据与对策——家庭感恩教育的视角. 学术论坛, 2009年 07期
[9]王雪梅. 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及培养[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3)
[10]胡荣.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实施. 教育评论,2007年 04期
[11]张韩. 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归因及其培育探析.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9年 02期
作者介绍:

1.李占平(1984-),男,汉族,河南通许人,单位:栾川龙宇钼业有限公司

2.田芳(1981-),女,汉族,河南通许人,单位:河南永吉服饰有限公司

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