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走进生活,让数学课“活”起来

更新时间:2024-04-13 点赞:6239 浏览:2097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活理由,并走出课堂,走进生活。采取灵活多样的策略教学论文,让数学课“活”
【关键词】数学教学;走进生活;联系生活实际;探究生活理由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数学教育要面进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进展”。
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感悟数学。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以生活中学习”。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与论述相结合的学科,具有抽象、枯燥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走进生活,采取灵活多样的策略教学论文,让数学课“活”起来。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做了一些尝试。

一、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以生活中来

心理学探讨表明,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数学是以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以生活中来,在教学中要将教学内容和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以而诱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扇形面积”时,创设理由情境:云浮有“云石之乡”的美称,云石工艺闻名遐迩。
汉白玉

是一件圆形的云石工艺品,此圆是由不同颜色的大理石拼接后再进行雕刻而成的。请计算“汉白玉”部分的面积。因为有的学生家里或身边的亲人就以事“云石工艺”工作。这样利用身边的生活场景,引出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地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究学习中,学生自然对数学有了一种亲切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学生学起来有亲切感、真实感,以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联系生活实际,合理整合教材

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所学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在现实世界中寻找生活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实例解释数学理由。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时,我并没有按照课本的例题进行教学,而是先播放了一段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受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这揪心场面,使学生的爱心由然而生。并且公布在爱心捐款活动中,本班的曾健和廖浩怡同学把各自的存款100元、150元全部捐献给灾区的小朋友。并决定以本月起节约零用钱,曾健每月捐款10元,廖浩怡同学每月捐款5元。对此设计理由:(1)如果用x表示两人捐款的月数,y1表示曾健的捐款总额,y2表示廖浩怡的捐款总额,你能写出y1 、y2与x的联系式吗?(2)到第几个月,曾健与廖浩怡的捐款总额相等?(3)什么时候曾健的捐款总额多于廖浩怡的捐款总额?因为这是自己同学亲身经历的事,因此,同学们学习情绪热情高涨。

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活理由

“学贵有疑”,在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理由并浅析理由和解决理由。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悬念,通过恰当的质疑问难,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就能使学生产生解决理由的愿望。由于理由是学生或师生以生活素材中提出来的,学生会感受到数学探讨理由就在我们身边,增强他们对生活的热情,以而提高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如: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时,首先进学生提出“广州塔是世界第一高塔,你如何测量它的高度?”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提出了很多办法,有的说“用软尺来量”。又问“如何登上塔顶?软尺不够长怎么办?”有的说“测影长,再计算塔高”。问“知道影长如何求塔高?”同学们急于想知道如何用数学策略教学论文测得塔高,产生了探究新知识的浓厚兴趣,然后告诉学生,我们学完“解直角三角形”后,理由就迎刃而解了。贴近生活和带有悬念的设置使学生产生了探求的和学习兴趣,在学习热情高涨和学习积极性特别强烈的前提下,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又如:在学习“用列举法求概率”时。创设情境:2011年6月4日,李娜获得法网公开赛的冠军,圆了中国人的网球梦,也在国内掀起一股网球热。我市准备为青少年举行一次网球知识讲座,小明和妹妹都是网球迷,要求爸爸去买票,但爸爸只买回一张票。小明想到一个办法,取来四张牌面数字分别是1,2,3,4的牌,以中抽取两张,若数字之和为奇数,小明去,若数字之和为偶数,妹妹去。问“这办法公平吗?”。因为这是抽牌游戏,同学们参与热情非常高,有的说公平,有的说不公平。并抽牌验证。又问“怎样判断游戏是否公平?”“计算事件的概率,概率相等时,游戏公平,否则不公平。”问“怎样计算事件的概率?”导出本节内容“用列举法求概率”。又问“怎样修改规则,使游戏公平?”通过设问一步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活理由,学生参与度非常高,学习效果非常好。

四、让数学融入学生生活中去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调重要原则。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去浅析和解决生活中实际理由,深刻感受数学的巨大运用价值及其魅力,逐渐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和解决理由的能力。例如在学了“有理数的加减”后,让学生帮助家庭记录一个月的生活收支账目,收入记为正数,支出记为负数,计算当月的总收入、总支出、总结余及每日平均支出等数据。妥善保存账目,作为日后家庭理财的参考资料。

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中去,以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价值”。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进行实践活动,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点。实践活动的开展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了解、关注,并试着去浅析解决自己所关注的理由。例如,在教“利息”前,我布置学生做两个课前准备:一是到银行存一次钱,二是调查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的年利率分别是多少。同学们交头接耳、跃跃欲试,对即将要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他们或邀同学,或邀父母,或独立行动,兴致勃勃的完成了这一特殊的作业。上课的时候,学生们纷纷带来了他们的存单,还七嘴八舌的告诉我他们的发现自己回家与父母以前的存单比较了一下,发现利率上调了;甚至 还有同学说他还计算了一下,发现存单上的本息合计少了,是不是银行搞错了……这样,既避开了“利息”的教学公式化,又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总之,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赋枯燥的数学以“生命”,让数学课“活”起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曹勇兵.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J].中学数学探讨,2005(5).
[3]王家山.源于生活,用于生活[J].西江教育论坛,2005(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