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构建生动语文课堂

更新时间:2024-03-16 点赞:2709 浏览:66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总有老师抱怨学生上课不举手发言,课堂死气沉沉。这种现象越到高年级越严重,老师讲得索然无味,学生听得无精打采。如何构建生动、高效的语文课堂呢?我想以以下几方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利用语文的学科优势吸引学生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材中编选的课文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的优秀文学作品,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思想内涵,这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优势,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比如,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激发孩子们的爱国情感和奋斗精神;《电脑住宅》《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飞向蓝天的恐龙》让学生领略到科学技术的神奇,感受科技成就带来的变化,激发他们热爱科学、探讨科学奥秘的兴趣;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生命 生命》等文章中感悟生命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同时,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受到熏陶,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譬如,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铺垫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和兴趣;发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读《圆明园的毁灭》的愤慨,读《桂林三水》的秀美,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凄惨……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以读促悟;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影像材料,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国文化艺术的精湛与美妙等。
总之,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孩子们以文本的描述中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渐产生了内心的情感共鸣,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自然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是构建生动课堂的第一步。

二、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所以语文教师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还应是传统文化的承载者。教师的渊博学识、亲切宽容、睿智机敏、诙谐幽默必将征服学生的心灵,这种人格魅力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专家们曾向教师倡议:“以学识魅力传播文明,以人格魅力造就高尚。”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来自于渊博的知识。语文教学是最具综合性的,那么作为语文教师,虽不说要达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古博今的境界,但也绝对不能仅仅停留在专业课本的教学层面上,政治经济、自然科学等学科知识都要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平时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造。
学生喜欢的教师要有能力创建多姿多彩的、生动活泼的、情趣盎然的语文课堂。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要有生动的语言,善于拨动学生情感之弦;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想象;有革新的理念,培养学生思维,引领学生创造;有独特的洞察力、领悟力,以及随机应变的课堂教学机智。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了学生,那么他对这门学科产生探讨追求的力量将是无穷的。

三、设计精彩到位的提问启发学生

老师唱“独角戏”的课堂是既辛苦又枯燥的课堂。要启发学生动脑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理由的设计是否到位。有的老师提的理由,自己都回答不了,学生怎么可能不面面相觑?我曾经听过这样一节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授课老师对课文的重难点把握得还是比较准的,但是理由的设计就欠推敲了。
比如在学习课文难点“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这部分中,老师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出示了爬山虎脚的图片,指名读第四自然段,其他同学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这个环节孩子们的回答还是不错的,都能用这一段的第一句话来回答。但是紧接着老师草率提出了第二个理由:爬山虎的脚和叶子有什么联系?这一下孩子们都瞪眼了,有几个大胆的孩子举手,回答也不正确,授课老师看到学生启而不发,也很着急。其实究其理由,还是出在老师的理由设计上。如果在第一个理由环节,孩子们找到第一句话时,老师就应该抓住这句话深入学习。第一步让孩子们用填空等方式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根据“触着、变成、巴住、拉、紧贴”等词语,看图演示讲解,帮助孩子们形象地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第二步让学生用简笔画体现出爬山虎往上爬的情景,感受到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所以产生了拉力,使它在墙上贴得很紧,加深孩子们的直观印象;第三步出示第二自然段句子 “叶尖儿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提出理由:为什么叶子会一顺儿朝下?引导学生看图,抓住动词,感受到正是由于拉力才使爬山虎紧贴在墙上,这种拉力才能使叶尖一顺儿朝下。有了这三步铺垫,再来理解爬山虎的叶子和脚之间的联系自然就会水到渠成了。

四、根据不同层面的学情关注学生

生动的课堂,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和老师一起投入到学习中,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孩子们是否踊跃举手,积极发言。据我观察了解,学生不举手发言有几种情况:一是不会回答理由不举手,二是拿不准是否正确,不敢回答不举手,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把自己置之于课堂之外,无论会不会都不举手。
针对前两种情况,老师想要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最根本的是要树立学生的自信,也就是多鼓励、少批评。对于只要敢于举手的学生,即使答错了,老师也不要指责,也不允许其他同学嘲笑或是批评。先要表扬孩子勇气可嘉,再适时点拨,帮助孩子一起找到正确答案。
要做到关注全体,理由设计要面向全体,关注到大多数学生,不能老是指向几个“得意门生”,让少数“优等生”挡住多数中等生和学困生的思路。也就是说通常的理由设计要难易适中有坡度,鼓励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出头露面”的机会。相对简单的理由就找上述前两种不敢发言的孩子回答,帮助孩子克服不敢发言的心理,这样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第三种不发言的情况,老师就更要多花费心思了。如课堂上关注他发言的次数,下课和孩子沟通,让他不敢放松;用一些幽默的语言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产生发言的兴趣;分小组,比赛发言的次数多少,激发孩子们发言的等。
总之,只要我们善于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经过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语文教学就会充满生命的气息,就会不断出现不曾预设的精彩,课堂也将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