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情,刍议陆游诗歌“悲”与“愤”写作

更新时间:2024-02-05 点赞:5404 浏览:160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爱国诗人陆游生平作诗万首,题材极为广阔。浅析诗人不期、不同题材的作品,不管是书写抗金大业之诗,还是赋闲之际的人生慨叹之作,也不管是对后来者的深情寄托之词,抑或是描写个人爱情遭遇之作,大都激昂慷慨,义愤强烈。其“悲”“愤”思想是渗透了始终的,借此更全面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把握诗人的。
【词】陆游 不同题材 抗金爱国 爱情遭遇 “悲”“愤”思想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于宋、金两国南北对峙的。其时国土分裂,战争频繁,朝政黑暗,人民痛苦。他一生以诗文为武器,反复呼吁统一、整顿朝纲、减轻赋税、发愤图强,可惜遭受当权派的沮抑和谗毁,壮志未酬;加之个人婚姻中途受挫,一生感伤,故其“悲”“愤”之情,贯穿诗文始终。

一、在对主和派的痛斥中彰显“悲”“愤”之情

他在爱国诗篇《关山月》中写道:“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弦断。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以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诗人借守边士兵的口吻,写了统治者醉生梦死,主和不战,麻木不仁;守边士兵远离故土亲人,在荒凉边境长期戍守,多有抛骨异域者,内心愤恨不已;中原父老忍辱含耻,渴盼恢复,屡盼屡空,痛苦失望之极。这三种人的比较,强烈表达了诗人“不忘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追感往事》)的愤慨之情和“常恐埋山丘,不得委锋镝”(《书悲》)的不平之气。将上层统治者因和而不战,苟且偷安,导致弓断马死、报国无门、老死沙场、胡势日昌、恢复无望的悲愤体现得淋漓尽致。对当朝的权臣,他毫不留情说“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感愤》),“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追感往事》),痛加讥嘲和斥责,悲愤交加中凛然正气。在《鹧鸪天》下片中说“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以“造物”暗指宋王朝昏暗庸懦的君臣,不肯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心肠别”,不思进取,只求苟安,对“英雄老却”等闲视之,以此为荣,诗人“悲”“愤”之情,喷薄而出。

二、在个人境遇困顿的描述中彰显“悲”“愤”之情

1186年春,被贬官闲居山阴的陆游写下《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宋王朝在金人侵略下苟延残喘,危亡之境。回忆青壮年的豪情壮举,长叹今日的落魄处境,以“塞上长城”而“空自许”的他只落得“衰鬓先斑”,比较之下心寒意悲。老诗人那忧虑国事而致心劳力瘁、年迈体衰、声泪俱下的令木石动情,情境正是“世事艰”的结果。这悲愤写得气势磅礴,慷慨激昂。同年春,罢官六年的陆游被朝廷起用,在赴严州上任前他前去临安觐见宋孝宗,但宋孝宗却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赋咏自适”,六年的等待换来的并信任,这给满怀激动的他当场泼了一盆凉水,不禁悲以中来,写下了《临安春雨初霁》。其首联“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表达了对仕途的厌倦和失望,透露出客居京华的懊悔;颔联“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用明媚的春光做背景,表达的郁闷和惆怅;颈联“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呈现极闲适的境界,却在背后藏着诗人壮志未酬的感慨与牢骚;尾联“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自我解嘲,悲愤之情见于言外。全诗借写江南春雨和书斋的闲适生活,表达了个人不得志的悲愤。《鹧鸪天》下阕:“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表面写他闲居时任情适性、潇洒豁达,实是表达其为国效力、惆怅失意的心情。借“玉瀣”(美酒)去消除胸中不平之气和壮志难伸的痛苦。是对昏暗朝廷和恶浊社会的厌弃与否定,“悲”“愤”之情溢于言表。“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他六十八岁重病期间所作。虽僵卧孤村、晚景凄凉,但他却仍有“戍轮台”和“铁马冰河”的愿望,牵挂的绝子孙、家计和田产,抗金大业。在“悲”“愤”苍凉中见豪迈雄放,展现了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决心。

三、在对后来者的寄语中显“悲”“愤”之情

1172年所写《汉宫春》上片末“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中“人误许”三字,真是沉痛入骨,表达了对投降派的愤怒控诉;下片末“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在诗人眼中,锦城歌管,只能换来尊前流涕了,诗人告诫后来者:破敌功名的,要靠人的力量,由天决定。诗人未因环境的变化而消沉,在对投降派的愤怒控诉中更加坚定了信念此激励后人努力战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是他的绝笔,诗中告诫子孙,要不忘国耻,北定中原。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憾,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悲”“愤”中有激昂,无异是捧出了他对祖国的赤子之心,他人生品格的自我鉴定。千载之下,读之感奋。

四、在个人的“情感”遭遇中抒发悲”“愤”之情

陆游初娶表妹唐婉,伉俪相得,琴瑟甚和。不如陆母意,强迫夫妻离异。几年后陆游在沈园写下了《钗头凤》。上片“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中以“宫墙柳”喻唐婉如隔墙之柳,可望而即。以“东风恶”暗指母亲迫令休弃新妇一事,一“恶”字画出了封建家长的冷酷和可憎。三个“错”和着血泪喊出,一字比一字沉重。究竟谁之错?乎?唐婉乎?母亲乎?命运乎?他要表达的正是呼天无路、欲怨难言的悲愤压抑之情。下片“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中一“空”字,烘托词人悲苦无告的心境,透过泪水,满城春色忽然变成一片花落人稀、萧条凄苦的景象。原本是举案齐眉,如今却咫尺天涯,连锦书也托寄,残酷的现实,怎能不令词人肝肠寸断!心愁绪剪不断,理还乱,只能发出绝望无奈的叹息:莫、莫、莫!该文字字血,声声泪,表达了对封建礼教代表者的不满和。其情悲切愤懑,催人泪下。75岁那年故地重游,触景生情,写下了《沈园》(其一、其二)。将老诗人肠九回而寸断的凄恻之情和对唐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一往情深刻画得何其细腻悲切?
纵观陆游的一生,热血丹心,铁骨铮铮。不管是抗金大业之诗中对主和派的痛斥,还是抒写个人境遇困顿的伤感;不管是对后来者的谆谆告诫,还是对爱情生活的细腻描绘,都以满腔“悲”“愤”贯穿始终,激昂慷慨,义愤强烈。
作者单位:甘肃天水市武山县高级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