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兴趣培养

更新时间:2024-03-05 点赞:19176 浏览:8429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四川省达县石桥中学 四川 达县635000)

在历史教学中,最不受学生欢迎的照本宣科,教科书上的内容,这样长时间的话,学生就会枯燥乏味、毫无新意,渐渐地也就会失去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要避开这样的情况,历史教师就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潜能,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一、虚拟情境诱发兴趣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学手段,如实物、表演、讨论等虚拟、渲染出历史教学中、、生动的环境和氛围,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使学生在情感心灵上受到震动,以而达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如在讲述中古史“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内容时,虚拟这样情境:由五个学生来演五个角色:学生扮演旁白,学生扮演扔垃圾的人,另外三个学生扮演儒家的孔子、法家的韩非子和道家的老子。这时扮演扔垃圾的学生在台上扔垃圾,接着扮演孔子的同学走上台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为要扔垃圾呀?”随后扮演韩非子的同学上台说:“你把垃圾拣,要接受严厉的惩罚!”扮演老子的同学上台说:“小孩子,管他干?随他去吧!”情境,就活灵活现地将儒、法、道家展示出来,又如讲巴黎和会时,攀枝花市三中郭光恒老师排演小品,虚拟情景,把参加和会的巨头的野心活脱脱的体现出来:英国劳合乔治想要维持世界霸权地位;法国克里蒙梭要夺回欧洲霸权;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他的"十四点和平计划"想要夺取世界霸权;意大利奥兰多想要土地;日本亚太事务,它在的利益,不插手欧洲事务,被称为"沉默小伙伴".。这样通俗易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归纳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收到良好效果。

二、音响视听引导兴趣

音乐视听的运用,同样引导学生情感与兴趣。 如在《九一八事变》一节的“引导”,播放《松花江上》的音乐,其曲调悲怆凄惨,一下子就把学生引入到特定的历史氛围中,使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为了引导学生学习兴趣,设计了这样一段开场白:“人历来是把民族的安危看作是最的,‘兴亡,匹夫有责’就了认识,1931年9月18日,又一次来到民族危亡的关头,日本侵略者把战火烧到了东北,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这就给每个阶层的人了这样理由:怎么办?。”又如在《红军的长征》新课导入时媒体画面:长二丙运载火箭搭载神舟五号腾空而起。媒体音乐:歌曲《十送红军》悠扬响起。媒体同期声:当长二丙运载火箭腾空而起时,全世界都了乳白色的火箭上两个红彤彤的大字——长征!发生在70年前的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对于大家可能是遥远的故事。但长征的火种仍在繁衍,长征孕育的代领导人留下的接力棒仍在传递,长征铸就的民族之魂生生不息、烁烁闪光。然后,请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讲有关长征的故事或质疑的理由,学生回答不出或不确切的理由带入本课的学习,以而对即将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煽情的语言点燃兴趣

语言生动、直观,,煽情有感染力,由历史学科教学的特点决定的。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强的语言修养,储备更多的词汇,以便恰当地运用,力求讲得有声有色,把历史的本来面目体现出来。讲《新航路开辟》一节,一位老师他是这样来讲课的:对四位航海家探讨新航路的艰辛和成就,了的渲染和描述,以期达到以情感人的教学效果。在讲哥伦布航海,他还对哥伦布航行日记和其他有关了淋漓尽致的描绘。有:大西洋上飘忽不定的绿草、闪烁不停的灯光,部下强烈的思乡情绪乃至反抗,“印第安人”的相貌、生活等等,这样的描述,加之教师忽而激动忽而愤怒,忽而慢条斯理,忽而高亢,仿佛把学生带到哥伦布的航船上和探讨者一起在大西洋上航行,共享“新大陆”的喜悦,这样学生的全部感情和思维就完全于教师讲课之中了这样讲,语言生动、,很有感染作用,又如讲中近现代史《次战争》时,同样声情并茂的把雨果的信呈现出来,,既不脱离教科书,又能点燃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四、现实生活深化兴趣

学生总是感觉到历史教学叙述的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实际用处,会产生厌烦情绪。事实上历史沉淀于现实中,现实里蕴含着历史的传承。高中历史教师,应及时捕捉历史教学与现实联系的契机,努力将历史上的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理由挂钩,以扣住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深化学生学习兴趣,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其思维能力的进展。如讲中近现代史的土地制度,谈民生理由;讲史的民族联系进展史,就谈谈08年的”3。14”,09年的“7’5”事件;讲世界史的经济全球化,1929年经济危机,就谈谈去年以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
总之,兴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的兴趣爱好万千,当枯燥乏味的历史课本与学生们的兴趣爱好相撞时,教师的教学技艺显得更加,它才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点燃思维的火花,激起学生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