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维吾尔族,维吾尔族和汉族对道德和习俗事件判断

更新时间:2024-04-16 点赞:15402 浏览:619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此探讨考察了维吾尔族和汉族大学生对习俗事件和道德事件的判断情况。要求维族和汉族大学生对50个可能违反道德或习俗的事件判断。两个民族大学生对道德和习俗事件的判断都有差别,对习俗事件的判断差别更大,维族大学生对两类事件的判断都更严格。还,两组被试对道德事件的判断有正,但对习俗事件的判断无。结果,两民族的差别对待习俗的差别,而对道德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有较为一致的理解。
词:维吾尔族和汉族大学生;道德判断;习俗
中图分类号:G40-0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2)03-0025-03
一、
在道德心理探讨中,以皮亚杰和科尔伯格为代表的道德认知进展论述聚焦于人类的道德认知,对道德事件的判断和推理来考察道德进展,强调道德认知进展的跨文化性。后来的探讨者开始文化对道德推理的影响。Shweder等要求印度和美国5岁到13岁的儿童和成人判断39种是错的。结果,两种文化中对于是正确具有截然不同的认识。Miiler等考查了印度和美国的儿童和成人在有人时的反应,印度人条件下别人都具有道德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而美国人在人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不才具有道德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杨韶刚提到,Turiel的领域论述把道德与习俗等其他领域了区分,有关探讨,在儿童的早期,孩子就已经区分道德理由与习俗理由。张卫等在文化背景下对领域区分了实证探讨,儿童至少在6岁时已体现出对道德规则和社会习俗的直觉区分,到8岁左右才能达到对二者的深刻理解;儿童对道德规则的理解,强调公平原则,他人幸福和义务责任等因素,而对社会习俗的认识,则强调社会习俗传统、团体规则和不良后果。
有56个不同的民族,民族具有独特的生态背景、历史、文化、习俗,尤其是维吾尔族和汉族,既具有不同的文化,又在历史进展中交流、影响。在历史条件下,用实证策略教学论文考查文化因素对关于道德事件和习俗事件的观念的影响,对民族团结具有的启迪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本探讨感兴趣的理由是,不同文化可能会影响看待道德事件和对习俗事件的方式,那么维吾尔族和汉族的道德观念真有差别?两个民族看待习俗的观念真有差别?两个理由之间会有联系?本探讨以维吾尔族和汉族的大学生为被试,用实证策略教学论文考察理由。

二、实验探讨

1.策略教学论文

(1)被试选取民族大学维语系的维吾尔族学生45人(男生21人,女生24人),教育学院、文传学院、法学院等学院的汉族学生45人(男生22人,女生23人)为被试。
(2)实验实验为50个违反习俗和违反道德的事件,其编制为:访谈维吾尔族和汉族学生,两个民族的习俗,阅读和浅析国内外有关习俗、道德判断的问卷,已有探讨和访谈结果编制初步的习俗、道德事件。请两名精通汉语和维语的维吾尔族学生将事件翻译成维语,并保证事件语义与中文事件相同。请5名维吾尔族学生和5名汉族学生对每个事件所表达内容的准确性、适宜性评定,删除语义含糊不清的项目,并对个别项目的表达方式修改,形成汉语和维语两个版本的50个项目,违反维吾尔族习俗的事件20件,参与评定的学生均这些习俗事件不涉及道德;违反道德的事件20件;既不违反习俗也不违反道德的事件10件,该类事件不参与统计浅析。三类事件的50个项目以随机编排。
(3)实验设计本探讨2×2两因素混合设计,被试问因素是民族,分为维吾尔族和汉族两种条件,被试内因素为事件类型,即道德事件和习俗事件。
(4)实验程序向维吾尔族和汉族学生发放50个项目的维语版和汉语版事件,要求被试在五点量表上对实验打分,1表示“十分不赞同”,2表示“有些不赞同”,3表示“无所谓”,4表示“有些赞同”,5表示“十分赞同”。回收后将问卷编码并使用SPSS1

2.0数据浅析。

2.实验结果

对的初步浅析,各条件下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如表1:
以民族为被试间变量,以事件类型为被试内变量2×2 混合方差浅析,结果,事件类型因素主效应,F(1,19)=97.82,p<0.01,民族因素主效应,F(1,19)=8

3.6,p<0.01;事件和民族的交互作用F(1,19)=529,p<0.01。

二因素交互作用,所以了简单效应的检验,即对两个民族对习俗事件和对道德事件判断的差别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两民族大学生对习俗事件的判断有着差别(维族M=1.29,SD=0.25,汉族M=2.57,SD=0.61),t(19)=-8.74,p<0.01,对道德事件的判断也有着差别(维族M=1.10,SD=0.12,汉族M=1.29,SD=0.20)t(19)=-3.71,p<0.01。但以维汉学生对于习俗事件和道德事件判断的平均数来看,两民族对习俗事件的差别(△M=1.28),但对道德事件的差别相对较小(△M=0.19)。
只对两样本平均数差别的独立样本t检验,可能正确两组数据内部的数据分布理由,本探讨还对数据了浅析。结果,维吾尔族和汉族的大学生对道德事件的判断有着正,r=0.74,p<0.01;而两个民族的大学生对习俗事件的判断无,r=0.12,p>0.01。
三、讨论
本探讨结果,维吾尔族和汉族大学生对道德事件和习俗事件的判断出现了差别,这一结果与Shweder等的探讨是的。文化的差别,对同样的事件产生了不同的赞同。另外,维吾尔族和汉族大学生对于习俗事件的判断,两个民族的大学生对习俗事件的差别很大,共变联系。而维吾尔族和汉族大学生对道德事件的判断,一,差别,但与对习俗事件判断的差别相比较低,另一,两民族大学生对道德事件的判断有着,两个民族的大学生拥有的道德准则,对要求遵守准则的严格有差别。这一结果与张卫的探讨是的。
1

Berry等的生态文化框架论述,人类心理和是适应相应的生态文化背景的产物,本无高低之分,而在跨文化交往中,则互相理解、互相尊重。

1.维、汉大学生对习俗事件判断的比较

维吾尔族和汉族大学生对习俗事件的判断差别,体现在饮食禁忌、家庭内部礼仪、人际联系、交际礼仪等,这些又有着的重叠,着两个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习俗的差别,既有地理环境和历史的理由,也受到宗教的影响。维吾尔族以《古兰经》、《圣训》为原则,在历史进展中,这些教义规定的戒律逐渐演变为饮食禁忌家庭内部礼仪、人际交往礼仪等等。习俗已经的生活方式,会自觉地遵守这些习俗,以而对违反习俗产生不赞同的态度。
汉族分布的地域广阔,各地的习俗差别也很大,但总的来说与维吾尔族相比具有差别。对维吾尔族来说是要遵守的习俗,对汉族要遵守,两个民族的大学生对习俗事件的判断差别,共变的联系。

2.维、汉大学生对道德事件判断的比较

本次调查问卷的道德事件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道德等,不同的。两个民族的大学生对于每个违反道德的事件的判断平均分均为2分,且两组被试的得分有着,维、汉大学生对于道德事件的判断一致,具有一致的道德准则。这与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是一致的,即,对道德准则的认识、遵守不同,但人类都遵循大致的道德准则。
另外,维吾尔族学生对于违反道德事件的的判断高于汉族学生,维吾尔族的宗教信仰和民族禁忌,对于道德有更为严格的准则和规范。

3.习俗事件与道德事件的区分

道德事件偷盗、打架、杀人等影响了他人权益和社会稳定的事件,而习俗事件指的是那些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穿着、饮食、起居等等,这些并不对他人和社会造成很大影响,使相处更加舒适。道德是有标准的,即道德是有原则的,而习俗是无标准的,约定。前者关涉价值,后者关涉习惯。
以探讨结果来看,维吾尔族和汉族日常的文化差别,体现为习俗的差别,是活动方式的差别,差别本身并不会的利益冲突。而可能利益冲突的道德原则却具有的一致性。,两个民族的共性多于差别,做到尊重、理解、欣赏是完全可能的。
四、
维吾尔族和汉族大学生对习俗事件的判断差别且,而对道德事件判断差别较低且很高,两个民族日常的差别体现在根本利益冲突的习俗,而对于可能导致利益冲突的道德原则却具有的一致性。
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