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初中古诗词自主鉴赏教学对策探究写作策略

更新时间:2024-03-15 点赞:25085 浏览:11005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词】 古诗词 自主鉴赏 八步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B-0065-02
“合作探究,自主感悟”个性化学习方式是语文课堂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的主旋律。如何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感悟能力?于2007年起参加北海市市级课题“初中古诗词鉴赏阅读教学”的探讨,经过不断地学习和反复的实践,琢磨出一套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古诗词的策略教学论文——“八步”阅读鉴赏法。

一、“八步”的内涵

(一)读音
读音指朗读。
“读”是古诗词鉴赏的起步,着重把握好三点:一是读准音;二是清节奏;三是读到乐。教师要千方百计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的乐趣,如范读、自由读、配乐读、男女对读等。
(二)读义
读义指读懂古诗词的大义。
对于一首古诗,领会了大意,才能谈得上欣赏,不懂诗义,鉴赏也就无以谈起。在“读懂”这,有两个“”:,典故的意蕴。有些诗词,不用典故,阅读相对顺利些,用了典故,给学生造成困难,正确理解典故的含义,就影响学生对整个作品的赏析。,修辞手法,是互文、比喻。初中古诗词运用互文的不少,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和“欲渡黄河冰窖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读义”明白了这些诗句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那么品析诗句就能做到水到渠成。(三)读人
“读人”指作者及诗词中提到的人物。
作者生平、思想、创作道路及写作背景。能透彻读懂诗人,那么读懂诗情感也在话下了。
诗词中提到另外的人物,或故人或亲人或友人,与诗人的联系是挖掘诗词情感的切入口。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北”指妻子,诗抒发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又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少府”和王勃是密友,此诗表达对朋友的真挚情感。
(四)读景
“读景”指品赏诗词“景物”。
“景物”室外的自然环境,也室内的摆放,如“闲敲棋子落灯花”“灯花”。所谓品赏“景物”,学生能找出诗词中所描写到的“景”和“物”,能“景”和“物”的特点,能揣摩“景”和“物 ”中所蕴含的情感。
品析景物是古诗词鉴赏重头戏,要“三品”。
一品字。古诗词形容词、动词、数量词来描绘景物特点。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孤”“直”“长”“圆”是形容词;“卷我屋上三重茅”“三”是数量词;“北风卷地百草折”“折”“卷”是动词。
二品意象。对于意象,教师应引导学生分类,对应积累,做到胸有成竹。:柳与送别,战乱与忧国忧民,山水田园与归隐,春去花谢与人生易老变化无常,酒与愁,月与离。胸中种了这些“竹子”,再去鉴赏诗词,差不多就明确诗词的主旨了。
三品意境。初中古诗词意境有:淡雅清幽,如韦应物《滁州西涧》;朦胧迷离,如《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雄浑壮阔,如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沙落日圆”;苍凉壮阔,如范仲淹《渔家傲》“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五)读事
“读事”指品读诗词中提及的事件。
古诗词语言凝练,能用大量笔墨铺叙事件,只能缩影于片言只语中,被学生忽略,影响对诗词的鉴赏。要培养学生“事件”的意识。
(六)读情
“读情”指品析诗词情感。
“读情”是诗词鉴赏的主旨,但中学生准确解读。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学生熟悉初中古诗词情感的分类,积累并储存,乃至触类旁通。
初中古诗词情感列举: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思乡怀人、悠闲隐逸、青春易逝、物是人非、旷达乐观、送别情谊。
(七)读理
“读理”指领悟蕴含于诗句哲理。有些千古名句富含哲理,儿女的精神食粮。赏析时,要语境,以诗句的本意出发,挖掘深意。如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蕴含人生一帆风顺,要乐观地看待的。
(八)读手法
“读手法”指品赏诗句表达手法。表达手法有五十多种,初中生要熟练掌握的有:侧面烘托、动静、用典故、以动衬静;常见修辞有:比喻、互文、夸张、反复。

二、“八步”的落实

“读音、读人、读义”这三步,学生早在小学就见识了,落实并不困难,更讲究些。“读音”讲究欣赏,欣赏学生抑扬顿挫的朗读;“读义”讲究答疑,解答学生的疑难理由;“读人”讲究主次,熟记本首诗鉴赏缺少的内容,次要的略读。
“读景、读事、读情、读理、读手法”这五步,学生头一回见识,教师引导。引导要由浅入深的原则,要遵循“相识、相知、相爱”的认知。
(一)相识
以一节起始课入门,引导学生认识“读景、读事、读情、读理、读手法”的内涵,并初中古诗词鉴赏必备知识,在“八步内涵”章节中提到的“古诗词情感列举”“初中古诗词常用手法”。
(二)相知
印发的赏析文字,以实例引导学生感知 “读景、读事、读情、读理、读手法”在鉴赏运用。
以陶渊明的《饮酒》为例。

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读景、读理。

诗句的表面意思是: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这两句虽是景物描写,实是悟理: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是那些人呢?为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怀抱呢?诗人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出人应“返璞归真”。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读事、读理。

作者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为何车马喧嚣的烦恼?为何生活如此安静,心灵如此安宁?诗人身居人世,并非无俗事纷扰,之所以如此安宁,是心境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惑,不慕官场荣禄,这句诗蕴含哲理:因心态平和故拥有平和生活。
(三)相爱
古诗词鉴赏不但文化底蕴,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虽对某一诗句感悟,但终是“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教师用填空题形式,引导学生掌握鉴赏语言的组织表达,让层次的学生都“爱鉴赏,乐交流”。
《饮酒》的赏析示例内容,语言优美生动,在初中鉴赏起始课作这样高的要求,简明些,让更多的学生入门,:

1.“读手法、读景、读事”组合。

我选择“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先向日金鳞开”。运用“读手法、读事、读景”步法。这句诗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敌军比喻成黑云,生动地描绘出敌军人数众多,来势汹汹的情景。

2.“读事、读情”组合。

我选择“种豆南山下,草长豆苗稀,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运用“读事、读情”步法。这几句诗写诗人以早到晚种豆一事,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热爱之情。

3.“读情、读手法(用典)”组合。

我选择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运用“读情、读手法”步法。这两句诗用了典故: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下土。诗人引用故事,写出(表达)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感情)。
课堂教学实践证明,示例能活跃中学生鉴赏思维。学困生沿着填空题的空格,找到了古诗鉴赏的方向。优秀生扩展例句,语言组织得更灵活,内容浅析得更全面透彻。如例。
我选择“种豆南山下,草长豆苗稀,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运用“读事、读情”步法。这四句诗写诗人种豆一事,以“晨”和“晚”两只字看来,诗人能陶醉于劳动中,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草长豆苗稀”,这句诗“长”和“稀”比较,杂草茂密高长的特点,诗人锄草的理由。
“八步”是初中生“合作探究”古诗词的方向,是“自主感悟”的切入口,在中,曾涌起快乐的浪花。今天,课题已经结题,诗海无涯,探究无限,我将继续远航。
(责编 马超勤)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