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古文字辨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

更新时间:2024-03-26 点赞:29290 浏览:13298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古诗文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占有很大。不过古诗文难、繁、枯燥,使数学生谈古色变。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振叶寻根,观澜索源,对古文字的辨识,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学生理解和记忆教材内容、纠正错别字、增加古代历史文化知识等。
一、历史文化知识的拓展。汉语文字具有表情达意的功能,更是文化的载体与沉淀。汉字的构形意图离不开特定的历史背景,造字的社会生活情况,当时的思想和心理,当时信以为实的神话内容等。现在和钱币有关的字,像财、货、贡、贫、赈、费、赏、赠、贪、贷、赊、贿赂之类都属贝部,贝不过是介壳,为用它来表示钱币的含义呢?东汉许慎在《说文》里解释说:“古者货贝而宝龟,……至秦废贝行钱。”古代曾经用贝壳当作交易的媒介物,古代的货币制度在文字的形体上还保存着线索。
汉语中表示思想、感情的汉字都以心旁(或心的变形),如:想、忘、忠、恕、怨、愁、忆、恼、悦、惮、愠、恭、慕。古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观念的。看字思想的“思”。常说:思维的器官是心,,你找到了思的最早的字形就会明白,的先人早已经知道了思维的器官,仅是心。看看思最早的字形,上面是囟,下面是心。是囟?头盖骨汇合处叫囟,在头顶的前部。字明明白白地告诉,思维的器官是大脑跟心相通,思不光有思想,还有感情。先直观认识,在造字时,留下了一批以心旁的表示思想、感情的汉字。
总之,历史背景是汉字构造的源泉,汉字中有极其的文化内涵,折射出古代的社会生活、社会意识、民族风情等等。对古文字的辨识,让学生增加这的知识。
二、识字和纠正错别字。“即使”与“既然”是两个常用的词,有的同学在书写上常把这两个加点字搞混。“即使”表示未然假设,“既然”表示已然推论。“即”音jí,以古文字的字形来看,左边表示食器,右边是跪坐的人形,口向食物,表示靠近未进食,会意为就餐;后来由“就食”引申出“接近”、“靠近”义,如“若即若离”、“成功在即”,也表示动作在很短时间内发生,或后动作紧接着个动作,“知错即改”、“召之即来”等;后又引申出“”、“便是”之义,如“非此即彼”。既,音jì,古文字左边同样食器,右边跪坐的人形,口不向食物而向身后,很像人吃饱后张大嘴打饱嗝,表示进食完毕。“既”的本意“尽”、“结束”,“食既”、“言既”等;引申出“已经”、“既然”等义,如“既往不咎”、“既得利益”等。就此,凡与“接近”、“就”有关的词语“即”;凡与“已经”有关的词语“既”。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的“班马”被学生误解为“斑马”。其实这里的“班”是分开的意思,和非洲的“斑马”风马牛不相及。古文字的“班”是这样写的,左右两边各是一块玉,中间夹一把刀。他表示分瑞玉的意思。瑞玉是古代的信物。一块瑞玉一分为二,当事人各执一半以此凭证。一“班”,便会联想到分开。“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说的是诗人和友人在分手之际各自坐骑发出的鸣叫。“班”由本意分开,引申指返回,“班师”“回师”。有人将“班师回朝”误为“搬师回朝”,这和正确理解“班”字有关。教师追本溯源,学生有迹可寻。把这些字的古文字形画一画,学生会明白其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强了学生的记忆效果。
三、加深理解古今诗文的词义,激发学习兴趣。数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没兴趣,教师可古文字的辨识,使学生变机械记忆为理解性记忆。《过秦论》“追亡逐北”“北”字,解释为“败北”、“败北的人”,同学不理解,死记硬背。“北”的最初字形为,是两个相背的人,即表示二人朝着相反的方向跑的意思,解释为“逃跑”、“逃跑者”。相类似还有《曹刿论战》“战则请以”“以”,“以”字的最初字形是两个相随相行的人,解释为“跟以”、“随以”。辨识字形,以而将直观与理性认识。
另外,探讨字词的历史源流,理清其进展脉络,以中掌握同字词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语境独特含义。在《烛之武退秦师》中,“夫晋何厌之有”,学生学习时,很把这句话理解为“晋国有讨厌的呢?”而“厌”在这里解释为“”,词在进展中出现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的变化造成的,让学生了词义的变化,也就能的理解词义,进而准确理解文言文了。“厌”的繁体字为“厭”,由“犬、肉、甘”三合,表示“吃饱”、“”。“吃饱”是胃的生理感觉,引申为心理感觉“”,孔子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即为此意,常用的“贪得无厌”亦取此意。“厌”的这些义项,常用的是较早的引申义“”,而今天常用的是较晚的引申义“讨厌”,把混淆,就会误解文言文的原意。
四、在现代汉语教学运用。“再接再厉”“厉”错误率很高,学生常把“厉”写成“励”。厉,繁体“厲”,音lì。以厂(hàn),象山崖形,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指山洞里的毒蝎子,即凶猛、严厉之义,如:“正言厉色”、“雷厉风行”、“声色俱厉”等。“厉”假借指磨刀石,有“磨砺”义。“再接再厉”的本义指两只鸡相斗互啄,喙啄钝了,就再到石头上磨一磨接着啄。比喻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其意,学生就记住成语的字形并理解其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又如“厉兵秣马”的“厉”解释为“磨,磨砺”是以本义引申来的,知道了这点,成语的“磨快兵器,喂饱马匹,准备战斗”之意需记忆;而“励”本义是激励,引申为劝勉,“再接再厉”中“厉”并劝勉、的意思,所以写成“再接再励”。
现代汉字中,“草”部字都和草义有关,如“菅”是茅草,“草菅人命”指像对待茅草一样对待人命;“莠”是类似谷子的野草,“良莠不齐”指好苗和野草混杂不分,比喻好人和坏人区分。“藉”指用草编的垫子,后泛指垫在下面的东西如“枕藉”。垫难免受到践踏、欺凌以致杂乱不堪,如“杯盘狼藉”、“声名狼藉”。“籍”以竹,本义指名册、户口册。之所以以竹,是上古时纸,字是写在竹简上的,“户籍”、“典籍”、“”、“籍没”的“籍”不要写作“藉”。
总之,古文字辨识在中学文言文和现代文教学中都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如能对古文字地辨识,可使学生避开死记硬背、囫囵吞枣的学习弊病,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课堂的知识含量,以而把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至最高值。
(作者单位:廊坊市第七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