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应重新评估农村“撤点并校”实效

更新时间:2024-01-18 点赞:6310 浏览:205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探讨院 教育探讨所, 哈尔滨 150080)摘 要:农村学校网点布局在调整中出现了诸如学生上学难等理由,这使重新审视做法。农村学校网点布局涉及到教育全面进展及均衡进展、提高办学效率等理由,只经济效益,更要社会效益,在发挥教育传承知识和育人作用的,也要认识到教育在区域内的文化功能。词:农村“撤点并校”;理由;对策中图分类号:G4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3-0086-02
收稿日期:2011-12-31
作者介绍:崔多立(1966-),男,黑龙江克山人,副探讨员,以事教育进展战略和普通高中教育探讨。自2001年起全国农村“撤点并校”以来,与此的负面报道与意见经常见诸报端。教育质量的提升及教育公平是全社会对教育的期盼,农村学校的大量裁并整合却在实践中暴露出了理由,不的与担忧。所以要清楚农村“撤点并校”以来农村学校的布局情况,农村教育有着的理由,实事求是地评价与审视在农村地区实行“撤点并校”的,理由找出解决办法,以而教育资源的,提高办学效率,提升教育质量。对黑龙江省区域内的县市的调查,黑龙江省教育厅教育统计数据、统计局黑龙江省调查在2011年初对省内县、市(区)的调查问卷数据执笔人采集到的,对该理由做以浅析和探讨,以期对解决这一理由。
一、农村“撤点并校”的历史背景农村“撤点并校”教育行业内部所说的调整农村学校网点布局。“撤点并校”现象的出现有其历史理由,很的客观因素农村学龄少年儿童数量减少,大家都能的客观有着。情况的原因有一些:
,1971年以来,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到1978年,计划生育已国策,到20世纪80年代,人口总量下降的走势已经非常显著,农村学龄少年儿童数量也较以前呈递减走势。,以1998年起,数省份都陆续开展以“并乡、并村、并校”和“减人、减事、减支”为核心内容的乡镇机构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截至2004年9月30日,全国乡镇数量减少到37 166个,平均每天撤并4个乡镇。自然村屯的迅速消失,使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大的乡镇县城。,庞大数量的农民工进城带走了的子女,这些农民工子女都借读在父母务工所在的城市。,有经济条件和能力的家庭出于对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与追求,选择了让子女在城市就学。上述理由,农村学龄人口锐减,农村学校成了空壳学校,客观上使这些农村学校失去了有着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和价值。
,“撤点并校”现象出现的另因素教育发生了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论文。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农村税费制度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取消了农村教育费附加并不允许再向农民收取教育集资款,乡村政府承担所辖乡村的教育经费支出,使乡村学校办学经费紧张。自2001年起,农村教育财政和管理体制改为“以县为主”,对于1994年实行“分税制”后已经捉襟见肘的县级财政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不堪重负,这各地方政府非常积极贯彻落实“撤点并校”的原始驱动力。
农村学龄人口数量和教育等情况,和国务院早在1999年6月13日就在《、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农村学校以现实和长远出发,更应优化结构,调整布局,适度办学,加速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进展”。2001年3月,《国务院关于做好农村税费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1]5号),“要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调整农村中小学校布局。实际情况撤并规模小的学校和教学点,提高农村办学效益”。其后,国务院、教育部又多次发调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资源整合。与此,我省也出台了文件,督促“撤点并校”工作的开展与落实。
基于上述客观因素和政策导向,我省各地方政府于2001年下半年,以“撤点并校”为中心内容和形式的乡村学校网点布局调整工作在黑龙江省农村地区大面积铺开了。
二、农村“撤点并校”后的效果及有着的理由据黑龙江省教育厅统计,2002年全省拥有农村中小学校12 100所,初中1 519所,小学10 581所。经过8年时间的布局与调整,到2010年,全省有农村中小学校6 458所,初中1 045所,小学5 413所,比2002年农村中小学校数量减少5 642所,初中减少474所,小学减少5 168所。
在农村调整学校网点布局、实行“撤点并校”,当时宣传动员的理由有:一是学龄人口减少;二是整合教育资源,减少;三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四是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话,提高办学效益。,在实际执行中,地方不顾实际情况,背离了“撤点并校”的初衷,暴露出理由,是:

1.改扩建新校舍和更新设施资金,而旧校舍闲置又造成新的

2011年3月统计局黑龙江调查在方正、阿城、宁安、同江、爱辉等县(市、区)对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情况调查的结果,新建、扩建校舍需依靠、省级和县级财力支持,县(市、区)财政资金拮据,承担配套资金。如这些县(市、区)在建和改扩建九年义务学校共计54所,校舍面积145万平方米,所需经费共计26 424万元,筹措到位资金11 709万元,缺口14 715万元。另一,村屯原有的校舍空置,空置的校舍在产权确定归属,形成纠纷。曾在宾县某村原来的村小学校园荒废,“草长蝇飞”,惋惜。以经济角度看,这样的整合并达到减少避开的目的。

2.学校合并后,造成人事安排上的纷扰

教师参差不齐,乡镇学校教师既多又缺。多的是主科和大科教师,缺的是副科和小科教师,尤其是英语、音乐、美术和微机教师缺乏。50岁的农村中小学老教师,年龄偏大,教学胜任新的教学任务。“大龄”教师占着编制,使年青的大学毕业生被招聘进来。

3.“撤点并校”给学生交通、住宿和饮食等理由

据调查,有些学生以家到学校的距离超过10公里,在加重学生经济负担的,还有着着诸多不安全因素,这社会上对“撤点并校”最为诟病之所在。据对五县(市、区)100名小学生家长调查,学生上学距离超过10公里的占34%,距离在5~10公里范围内的占22%,距离在3~5公里的占28%。以往返于学校和家的出行方式看,52%的学生合租小客车,29%的学生坐公交班车,17%的学生随便搭车,2%的学生由家长骑摩托车接送。据调查,小学生在原所在地上学每人每年的费用为894元,学校布局调整后,到乡镇或县城上学,每年每名小学生仅伙食费就增加1 111元,达到2000多元。另外,有学校缺乏寄宿条件,学生每人每年在校外租房费用就增加772元。这对于收入较低的农民家庭来说,负担很重。无疑这些费用是政府将本该承担的教育支出转嫁给了农村学生家庭。
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