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课改下教师教学习惯养成

更新时间:2024-02-07 点赞:8933 浏览:3416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语文学科的要求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进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推动教学论文全面进展。”“学生是学习和进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身心进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如何落实这些论述呢?下面我就以教师方面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首先,要看重课堂习惯。

1、善于用眼观察

注视是留意力集中的体现,是一种良好的感知状态。在面对留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时可以先强制要求学生注视老师的眼睛(神态)和动作(肢体语言)。当老师在黑板上写字(语文课堂中的教师板书非常重要)的时候,学生应该认真观看黑板,密切留意书写内容。当某同学在发言或表演的时候,其他学生应当看着该同学的眼睛和所做的动作。作为基础学科,语文课堂需要加强情感交流,营造生动活泼的主题鲜明的课堂气氛。倡议开展课前知识小测试、生字词听写、古诗文背诵等活动,以提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留意力和观察力。

2、学会用耳倾听

倾听也是重要的课堂学习方式之一,只有良好的倾听者才能捉住说话者的要害,才能充分领会说话者的意图及话语的精神所在。倾听也是对发言者的尊重,是最最少的礼貌,只有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别人才会接纳、尊重与你的对话。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应该被提上议事日程。当老师讲述或同学发言的时候,应夸大学生们认真地倾听,同时还要注视着发言者,不能做其他的事。在听取发言的过程中,如有其他不足或想法,可以先作好简单的记录,决不允许随便插话抢话,等老师或其他同学发言完毕,才可举手提问或提出不同意见。这样的练习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索能力、语言组织能力。

3、乐于动手实践

动手,实在就是要做好课堂笔记。必要的课堂笔记有助于过后进行讨论学习,便于重新拣起细细思索慢慢消化。做笔记绝不是全盘照搬,而是有选择地作重点记录,要简明扼要、便于理解,并且当天一定要作好整理归类。笔记一般分为教科书笔记和课下笔记,前者用来根据课本的内容和教师的讲课进程记录盲点、遗漏点,后者用来记录课下学习或者作业考试中的难点、易错点、思索点等。

4、多动脑勤思索

这一点笔者以为应包含听课和质疑两部分,除了上课时思维必须紧跟老师脚步外,还得在学生学习深入后逐渐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
质疑是不足解决的第一步,是革新教学论文的基础。善于质疑的人,必定善于发现不足。语文学科不同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可以用具体的公式和数据来表达。理科往往答案唯一或固定不变,而语言文字复杂多变,我们知道“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同样的语文知识细节,由于认知个体的意识形态、世界观、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差别,出现不同的结论、得出相悖的答案也是很正常的情况。因此便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营造的氛围,求同存异,鼓励学生多提问,发表不同的见解,多根据自我意识自由赏析文章词句。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
其次,不能放松课后习惯。

1、预习温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就是在谈温习的重要量。对于未接触的知识,先期预习,可以找准自己的弱点,在听讲中着重关注,有利于针对性学习。

2、扩大阅读面

阅读在语文学习中举足轻重,课堂上的阅读主要用于自习、预习时的课文研读。不少老师还会让学生阅读课外的报刊、书本(名著)等。要让学生和家长清楚地熟悉到,单凭课堂上的累积,应对考试还行,但要是想成绩拔尖并且受益终生,那么课外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这些阅读就不需要像课本那样要求严格的记忆,而是可以在很轻松的情况下,当作一种消遣。

3、加强记忆

要想学好语文,不努力记忆是不行的,就似乎学英语不记单词,连学习的基础都没有打好,后面的内容怎么进行呢?所以,有时候,死记硬背在语文学习中是必须的。每册中为数未几的文言文和古诗词识记很重要,至于记忆的策略,教师应因材施教。有的学生在家听话,那么就可以让父母抽背;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比较胆小,可以用课前谈话来考察他们的记忆情况。此外,可以举办基础识记大赛,把同等水平的学生分成一小组,小组内评出第一名,并给与奖励和鼓励,使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向优秀者看齐,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争当第

一、形成良性循环。

总而言之,“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以上是我在以教过程中总结的一些经验,希望能对大家的语文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