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五爱”教育

更新时间:2024-04-09 点赞:8908 浏览:341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文是具有思想性的工具学科,是智育与德育的统一。语文教师只有善于捕捉和创造各种时机,将“五爱”教育以课前到课内再到课外,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才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五爱”教育,悄悄地给学生心灵以无声的滋润,方能彰显出德育的魅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五爱”教育;德育
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是作者思想的载体。古人写文章、评文章讲究“文以载道”,要求文道统一,说明自古以来语文教育和德育是密不可分的。语文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熟悉社会、爱国精神、道德等教育;也是培养学生高尚人格,至爱之情,审美情趣和良好素养的重要途径。新的形势给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不足和新的挑战,我们教师应该以学生出发,结合课程实际,将“五爱”渗透在教学当中,悄悄地给学生心灵以无声的滋润,方能彰显出德育的魅力。

一、“五爱”在听中

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中,教师表述的语言是学生课堂上获得的重要信息,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更要求体现出对学生的情育、智育和德育。诸如:教师课堂导语的设计,教师课文的范读,文章的讲解浅析,不足的提出与讨论等等,都应给学生以一种绘声绘色、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在教师所提供的情境中受到感染。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表达技艺教学论文的同时要以文悟道,把课文资源所包含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在讲述时有情有境有序地渗透给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赏析文中字、词、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文中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能熟悉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体现力,感受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洗炼如金的妙处,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包罗万象。

二、“五爱”在说中

语言的性质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特点。人的交际主要借助有声语言——说,学生的“说话”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说话练习也是一个很好的德育载体。
我在每节语文课前,都会让学生进行三分钟的说话练习,例如口头作文练习,给定题目:《我的妈妈》、《感恩社会》、《我的家乡》……学生说完之后我都要进行点评,每次点评不但重视策略的指导,更注重捕捉德育闪光点,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再如让学生讲述成语故事。成语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蕴涵了丰富的哲理,是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极佳的教材。学生讲完故事后,我并没有简单的一带而过,而是让其他学生评论该成语讲述的道理或对自己的启发,以而潜移默化的渗透“五爱”教育。

三、“五爱”在读中

语文中的德育总是情感熏陶与理性教育互相交融的,情感价值要得到体现就要求学生认真地“读”课文,要“读”得入情、入理。
如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初拿到文本时,总感觉课文内容比较散,但细读之后,发现全文有一个支点,那就是“中华不振”。于是,我就捉住最有生命力的核心线层层剥笋,让每一个文字由于“中华不振”而立在学生眼前,活在学生心中,让学生在品读课文中体现“中华不振”的语句,以而感受到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读书”的伟大,激发学生的爱国报国之情。除了课内精读外,课外阅读更是一个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广阔平台。

四、“五爱”在写中

假如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学生的习作就是他们内心世界的一种外现形式。因此,写作显得非常重要,而且写作指导、批阅、讲评等各个环节都与德育密不可分。语文教师要利用写作教学调动学生的情感进行德育渗透。写作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人品与文品的联系。苏轼说:“文如其人”,也就是说,要写好文章,不仅要有好的语言素质和写作技艺教学论文,更要有好的人品。其次,在作文教学时,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作文命题要切合学生实际,使之有话可谈,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引导学生动笔写作,都应入“文”,即有文思、文格,有文情、文理。文思文格指作文的思路、框架结构,而文情文理则需要学生将自己的观点、情感融入字里行间,借助意象进行表达。
高尔基说过,“任何一个高明的作家,都不可能把自己隐藏起来。”因此,透过学生的作文,教师或多或少能发现学生的一些思想近况和熟悉误区。因此,老师应就学生的认知体现,有意识地撰写相应的评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最好时机。学生阅读评语后,能够在学习写作技艺教学论文的同时很轻易地接受教育,懂得如何去面对生活,面对挫折,健康欢快地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总之,语文教师只有善于捕捉和创造各种时机,将“五爱”教育以课前到课内再到课外,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才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五爱”教育,悄悄地给学生心灵以无声的滋润,方能彰显出德育的魅力。(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澧浦镇东湖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