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浅谈

更新时间:2024-03-31 点赞:15744 浏览:6997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目前,语文新课程革新教学论文在全国各地分步实施、有序进行,顺利推进,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语文教学,广大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努力进行教学革新教学论文,的确打开了语文教学的新局面,大幅度提高了教学质量,使语文教学走出低谷。但笔者发现,有些老师对课改精神的理解有失偏颇,有着不尽人意之处。在此,试作浅析,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
1过分夸大人文性,偏废了工具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很显然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人文内涵,以此展示语文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这说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我们要在实际教学中突出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融。
然而,在当下的很多语文课堂中,有很多老师却是一味地追求对语文人文性的挖掘,不自觉间便减少或是放弃了对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对基本技能的培养。课堂上热闹非凡,既有丰富的教学形式,又辅予各种各样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学生们看得眼花缭乱,耳朵里充斥着动听的音乐,可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仔细体味,原来是少了最原始的“读”,也少了最需要静的“品”。正由于学生没有机会去读,缺少了必要的练习,使很多学生连一篇短短的课文也读得结巴不已;也正由于学生在课上没有机会静下心来对精雕细琢的语言文字进行揣摩、品味,欣赏不到教师对优美出色之处的独到浅析,才使我们的学生语文素养极度贫乏,甚至于连简单的作文都难以写成。我们反对以前把课文肢解,一味地讲解字、词、句这种使课堂缺乏生气的做法,但也反对走向另一个极端,牵强附会地去理解一篇文章中的人文思想,片面地解读文章的人文内涵,却缺少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巩固的做法。试想,假如我们的学生长期在这样的缺少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课堂中学习,没有了扎实的语文基本功,怎能拥有丰富的语文知识?怎能如鱼得水地介入其他的语文活动?又怎能有出众的语文能力?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并抓好对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对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基本功的练习与培养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做到使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和谐统

一、才有可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2过分追求新型的课堂方式,老师失去操纵的重心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天生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革新教学论文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但是现在很多教师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更为清楚,就把课堂定型为几大板块,每堂课都依照同样的程序,完成几个环节,甚至是让学生背记目标,接下来“整体感知,阅读赏析,拓展延伸”等。这样的僵化的教学方式,把本该生动的语文课,分割成很多条条块块,不仅失去了整堂语文课的完整性和连贯性。而且淡化了课堂气氛,使本应该生动有趣的课堂也就变得索然无味;本来是一堂布满了美感的美文欣赏课,却被分割成了几个漂亮画面,学生被动地随着老师预设的几个不足来“欣赏”,再美的文章也会味同嚼蜡。试想,这样的解读,美文还会美吗?学生的思维能有拓展吗?恐怕,即使有,也是“被拓展”吧。例如,一首小诗,一阕小词,本来已经很短,再分几个所谓步骤来浅析,是极大的浪费了时间;再如一篇说明文,硬要来个“研读赏析”,“拓展反思”,逼着挖空心思地以文章当中去找。我们知道,不同文体有不同特点,不同文章又因情而易,因境而变,千篇一律的讲究一种授课方式,就是对学生的极度不负责任,就是对老师的极大的伤害。
因此,过分追求新型的课堂方式,让老师教的机械,让学生学的呆板,老师失去了教学的重心,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正确轨道,会使目前的语文教学误入歧途。
3讲究形式的合作讨论,课堂效果流失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因人人介入、互相合作而被老师们广泛采用。但是实施合作学习必须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索为条件。假如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那么很多情况都是流于形式,做了很多的无用功。放眼当今的课堂,我们可以看到一次又一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确,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间隔似乎接近了,学生也的确是“动”起来了。但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合作学习有着的不足很多,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很低。经常是学生还没进行思索就开始小组“讨论”,而两三分钟时间后,学生还没有能够真正进入学习状
态,有自己真正深入的思索与理解,教师就草草公布讨论结束,这样的“合作”究竟能有多大的效果?有的小组中,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整个讨论过程就是一个好同学的一言堂;有的讨论表面上活跃,实在思维含金量很低,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根本无法得到进展;有的只重视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而忽略了对如何提高合作有效性的指导,表面上出色纷呈,实际上收效甚微。有时只要教师提出不足,就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不管内容有无讨论的必要。这些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既不能给学生独立思索的时间,也不能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必要与上风,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小组合作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而后进生只能是人云亦云,得到的只是华而不实的泡沫。
所以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索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作用上的合作。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