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新课程关于提升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效果深思学术

更新时间:2024-03-15 点赞:33367 浏览:149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新课程改革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可喜的变化。但教学的实际效果的有效性还不够强,特别是师资力量薄弱的农村初中,课堂教学低效的现状未得到改观。根据实际对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教学效果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效果:课程标准
Enhance the effect of the new curriculum under 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Zhou Qiong-chao
【Abstract】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model has been a welcome change. However,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the practical effect is not strong enough, especially weak teachers in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classroom teaching inefficient status quo has been changed.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auses of poor effect of the new curriculum of 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and put forward recommendations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Key words】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The effect of teaching: Curriculum standards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深入实施,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可喜的变化。然而,从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不够强,特别是师资力量薄弱的农村初中,课堂教学费时、费力、低效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教学质量相对滞后。

一、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效果不佳的突出表现

从笔者日常观察及接触的情况来看,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充分验证了语文教学效果不佳的状况:
1、学生欠缺基本语文应用能力。许多中学生错别字连篇,有一大部分学生进入初中时还不会写一段话,更不用说500字的作文;不会写请假条,不会写借条,不会写信,不会写申请书,与人交流吞吞吐吐, 语无伦次, 表达不清等等。
2、学生学习非常被动,“他主”学习仍占据教学舞台。课堂上语文老师包办太多,学生自己读书的时间少,自己动脑的时间少,自己动手的时间少,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是用教材,而是教教材,把语文教学引入死胡同,只在课本的语言文字形式上兜圈子。
3、收获少而投入多。课堂上,教师串问串讲课文内容用大量的时间,师生共同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多,但学生语文能力提高非常慢,读与写教学严重脱节,学生表达能力低下,作文内容假话多、口号多、空洞无物、无真情实感。
4、教学方式单

一、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每一节课,教师唱主角,少数优生唱配角,多数学生当观众。

……
上述情况,是初中语文教学效果不佳的突出表现。语文是初中课程中的重要科目,日常教学中占据了大部分的课程时间,在教学双方均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之后,教学效果仍然不理想,其原因何在呢?

二、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1、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低。

大多学生漠视语文,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常常是在课堂上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至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做也只是抄答案为主,没有答案的全留空白。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中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源于:电大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儿去。

2、学生语文学习方法不得当。

大部分学生总是想投机取巧。他们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初中语文几乎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中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好”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

3、授课方式单调呆板,课堂气氛沉闷。

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沿袭“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将备课当成“抄教案”,将上课当成“演教案”,将学生当成灌输知识的“容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随处可见。多媒体课件也没有运用得恰到好处。我听过很多老师的课 , 基本过程是:(全程一点到底)歌曲或图片导入——检查基础知识的预习情况——听读录音一遍 ——合作探究( 演示设计好的题, 学生快速完成,题目多, 花时少) ——布置作业。

4、班额大,负担重,语文教师力不从心。

笔者所在的农村初中,班额大是不争的事实,班级学生人数最多时的班有98人,最少的也不会少于80人。一个语文老师一般要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和两个班的语文教学,这样的负担可想而知,就算有天大的能力,也会显得力不从心。

三、提升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建议

面对现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的语文教学该怎样落实呢?立足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实际,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刚进初中校门的学生,语文科成绩一般的学生都有这样的反映,学语文尤如喝白开水,提不起精神,每次考试既没有零分,也不会满分,高分;上少一篇、一个单元、甚至一个月都没关系,说不定还能考高分了呢,何必多学呢?针对这种思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首要的任务。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才的起点。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对学习充满热情,从而提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多花时间阅读《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教学》等报刊、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拓宽知识面和积累素材,如①根据内容,设置悬念,激发兴趣;②注重引言,开端引趣,激发兴趣;③以情激趣,亲师信道等,教无定法,总而言之,只要能激发学生有上好一节语文课,就达到目的了。点燃了学生的兴趣之火,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也不能滞后。学生正确的学习目标是在整个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并在教师的点拨下一步步得以提高。让学生每人在段考、期考前一个月都要以书面形式递交一份复习计划和奋斗目标到任课教师处,然后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指导、多鼓励、多表扬,考试后及时进行分析总结,使学生学习兴趣更浓。在有成功的体验的同时,制定出更高的奋斗目标。这样就能使兴趣与目标相辅相成,不是空话一句,使学生正确认识到学习与个人成才、学习与国家的关系,确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立志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材。

(二)在课堂教学中,形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式的,教师的教学方法集中指向传授,学生的学习方法基本上是听、讲、做笔记、背笔记,把知识、结论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下接受下来。这样不但不激起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而且束缚了学生思维的拓展,使学生成了“两脚书柜”。新课程改革就是改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代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点的新的教学方式。但要说改变并不是容易的事,农村学生视野很窄、很多知识人所未闻,没有相关的学习资料,更有甚者字典也没有一本,而且很多胆小怕事,根本不敢在课堂上发言。因此,教师在课前备课、课堂教学中,考虑做的是怎样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怎么写论文www.618jyw.com
动地去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使课堂的学习氛围变得活跃融洽,使学生在愉悦中学到知识,增长才干。在课文教学中,对语文基础知识(生字、词语)的掌握主要采取竞赛的方式进行,在规定的时间里用好工具书,分组完成,课堂上纠正把握即可。对课文内容的教学,做到以下三点:①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说看法,找根据;②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说看法,找根据;③由教师设置争论性问题,让学生讨论明确。这样,课堂的教学就会呈现教师为主导,学生做主人的良好氛围,真正使学生学而不厌。

(三)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明确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一个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学生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成功的因素至关重要。如果学生屡遭失败的创伤,信念就会受挫折,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学习方法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由于方法对头,事半功倍,方法不对,事倍功半的缘故。创设“我要学”,“我能学”的学习氛围中,教师的课堂教学不仅要能“授之以鱼”,而且要能“授之以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给他们一些实用的学习方法,例如“五先五后”法,即是①先计划后学习;②先预习后讨论;③先复习后作业;④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⑤先打好基础后灵活思维。利用学习园地介绍一些新的学习方法。同时,在段考、期考后的语文质量分析会上,还要优秀学生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以点带面,把确实可行的学习方法普及到班级同学中去,教师跟踪咨询记录,检查效果如何。实践证明,这些做法效果良好,班级学生再也没有人说我不知道语文该学什么了。

(四)把语文课堂构建成一个有“生命的课堂”。

语文教师要一直奉行“先改变人,然后改变语文”的教学理念,如果语文课堂仅仅是作为传授知识的阵地,或只是培养学生的能力阵地,笔者认为不算是语文。笔者认为语文课就是要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引导、激发、启迪学生内心深处“人”的观念的觉醒。农村初中生很多学生是留守儿童,亲情观念非常淡薄,对一些文章的情感理解非常肤浅,像“谈谈在你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给你关爱、令你感动的一件事”之类题,很多学生不是留空就是乱写一两句,针对这种情况,结合初中生年龄、心理等因素,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情操的陶冶,让学生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应该怎样做呢?首先是树立榜样作用,让学生搜集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事例,整理后在班上演讲、评析、谈感想。这样,既能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能为今后作文积累写作素材,也达到了榜样的熏陶目的。其次是是学校、班级个人成功事例的感染,抓住某个优秀学生或者后进学生的某个闪光点,尤其是孝敬老人、关心父母等方面的,就拿来做文章,在鼓励表扬中,让学生实实在在体会到爱就在自己身边,坚定地相信:他能,我也能,并付之以行动,从而促进在学习上也出现你追我赶的局面,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再次是利用多媒体有利条件,结合时势,让学生认识“中国道德模范人物、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等等,播放他们的先进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内涵所在,写下心得体会。还有就是每遇节日,要求以发短信、写信等形式关心父母、家人,尽量搭建与家人沟通的桥梁。事实证明,这样的教育确实是一种好策略。很多学生懂得了爱,懂得了亲情,写出的作文不再空洞,不再是口号式。

(五)努力筑起师生间的彩虹,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多与学生进行轻松的心灵对话,才能成为学生信赖的大朋友,才能搭建好师生心灵间的彩虹。1、因为班额大,要找每个学生谈一次心不容易;于是结合学生书写差、错别字多的实际,让学生买来语文簿在左上角写好日期,每天写一面字,写的内容是抄课文或抄课后词语,无论节假日天天坚持写,每天坚持改练字簿当成首要任务,针对学生不同在簿上写下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表现及时写下一两句鼓励或提出建议的话语,就这样坚持两年,九年级的时候任务重些,可以要求每周写两篇,三年下来,学生的书写绝对有非常大的提高,一定会让学校领导、科任老师、家长、学生都觉得非常满意。2、初中三年要背的课文、古诗很多,每个学期结束,新学期一开学又把前面背过的忘得一干二净,更别说默写了。于是可以让语文科代表安排好每天的值日生,在一块小黑板上写下当天要背默的古诗,在每天的语文课课前5分钟内背一遍,然后默写一遍,有时快速收上课后马上改,有时小组互换改,有时先上完新课,利用学生做作业时间快速改;然后针对错别字一一要求更正,学生自己找课外时间再重默一次,下次收上再检查。就这样一册册轮回,一首首一课课过关,到中考时学生没有谁不过关。3、农村的学生课外阅读非常少,这对学习语文很不利。于是语文老师如果只上一个教学班可以主动申请上历史课,语历结合,相互串通知识,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学到语文知识。同时上到什么内容就教上一两首同时代内容的歌曲,很多歌词会被学生恰到好处的用到语文的写作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乐而不为!
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促使教师对教学方法做出新的选择,新的语文教育理念呼唤新的育人方式。因此,语文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语文学科的教育特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教师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引导帮助学生走出教科书,利用学到的语文知识,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探索。这一切都要求语文教师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讲坛之上,运用灵活多样的学习策略完成这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