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在作文有效教学中困境

更新时间:2024-03-07 点赞:18416 浏览:8189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刘国正先生说:“你要教会学生写文章,自己要先乐于和善于写文章,教起来才能左右逢源。犹如游泳教员自己要专于游泳,钢琴教师自己要精于弹琴,道理是很简单的。”他还说:“但看我们的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无一不是文章能手,他们的教学艺术和文章艺术是相辅相成,水融的。假如在不久的将来,以我们语文教师的队伍中涌现出一大批文章能手,很值得我们为此开一个庆祝会,由于这正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乃至提高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一项基本建设。”
但是,要以语文教师的队伍中“涌现出一大批文章能手”,谈何轻易?
首先,中学语文教师在大学阶段并未受过真正的写作练习,甚至文学作品读得也未几,由于他们的课堂大都为文学概论、文学史和各种文艺论述所占据,而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探讨等职业化的课程也耗去了他们大量的精力,再加上“文化探讨”的引导使学生忽视了对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英语四六级的折腾更使学生无心创作,这就导致了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北大文学院温儒敏先生概括为:“现在的情况是,学生读了几年中文系,知道一些文学史知识,也学会用一些论述套式浅析文学,但没有文学的感悟力,甚至没有文学的爱好。以每年报考探讨生的生源情况可以看出,‘文气’不足。假如我们办的中文系没有‘文气’,培养学生也没有‘文气’,甚至写作都不过关,那就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
北大如此,师范院校中文系培养出来的学子就更是如此。当他们大学毕业走上语文教师的工作岗位后,他们的写作水平,包括艺术审美能力,与他们高中阶段相比并无多大区别,甚至在写作的灵气上还有退步。
当然,假如他们能在语文教师这一岗位上坚持阅读和写作,不断提升自我,他们还是有机会成为“文章能手”的。可是,语文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很难有时间进行创作。先不说语文课天天一个教案,备课量大,单是语文作业的批改就足以让语文教师头痛:每学期全批全改八篇大作文,这几乎是各个学校不成文的规则;还有数目不等的小作文、周记、读书笔记;还有字、词、句、段、篇的专项练习;还有文言文、现代文、诗词鉴赏、默写、出色语句的积累等等。再加上语文教师又是“自然”的班主任,繁重的班级工作压上头来,哪有语文教师喘气的功夫?
更可怕的是,语文教师失去的不仅是时间,在当代功利主义大潮中,语文教师的“诗情”也一并失去。当高考成绩成为压倒一切的目标时,由于工作评价机制所迫,个人荣誉和利益的驱使,再加上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压力,语文教师亦未能免俗,更无法清高,于是,对分数的追求就成了语文教师的“终纵目标”。具体到作文教学,师生琢磨的就不再是遵循作文教学“慢工出细活”的原则,而是如何快速有效地获得分数;就不再是如何传情达意,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是如何博取评卷教师的青睐,尤其是在高考阅卷过程中短短的一分钟之内捉住评卷教师的眼球——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宿构套作满天飞的异景,“仿”“配”“套”成了最重要的写作技艺教学论文。长此以往,师生自然而然形成很强的心理惰性:学生不再习惯思索,而是等着老师教给现成的东西来套用;教师满足在这种“成本低微,收效明显”的方式化教学中以而一步步走向感觉钝化,审美弱化,“诗意”全无。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进展。”这句话对教师同样适用。当教师的眼睛只盯着分数,又到哪里去寻找“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来进行文学创作?
既然这样,又该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呢?有人说:“教育离功利主义越远,离教育的本来面目就越近!”但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指望教育跳出功利主义,则无异于痴人说梦;指望语文教师跳出功利主义,培养“诗意”的创作心境,恐怕是奢谈。事实上,当前中国文坛一派万马齐喑的不景气之象,很大程度上亦是功利主义侵蚀的恶果。
所以,要想让作文教学更有效,最直接的策略是让语文教师以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如设立专任班主任,让语文教师阔别无数细小琐碎的班级事务;适当减少大作文的全批全改,而是让教师的作文评改指导和学生的自评互批相结合等等。当然,语文教师进行作文教学,多读书,多学习鉴戒他人亦是必不可少的;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思维练习、社会实践、头脑风暴、口头作文、自由写作等教学技艺教学论文亦是必不可少的,但最根本最有效的还是教师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文章能手”。
唐杰,教师,现居广东佛山。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