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

更新时间:2024-04-09 点赞:5025 浏览:1445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师生应该建立一种“大语文”观念,在社会中学、在生活中学、在一切学科教学中学习语文,对课文的处理一般因文而异,根据不同内容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要切实帮助学生提高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与理解能力,以而提高学生总体素质。
关键词:大语文因文而异素质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以而提高语文高考成绩,笔者谈一些不成熟的做法供大家参考。
素质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没有社会的介入,学校就不可能顺利实施素质教育。割裂了与社会的联系,本身就给学校自身造成了不可跨越的障碍。社会要求学校为社会进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也就要求学校主动地了解社会进展的需要。社会的进展又为学校的进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没有社会介入的教育是残缺不建全的教育,学校不能沟通与社会的联系也就不能发挥它的作用。因此,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应主动地弥合与社会的隔离,把自己融入到社会中去。大家知道高考语文试题内容在不断地革新教学论文,对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如何适应这样的要求,是我们高中语文教师探讨的重要课题。假如只是每篇文章都要围绕主题思想、人物性格、写作特点以头至尾浅析—遍,进而形成固定方式,就算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学得也索然无味。长此以往的结果是,大量宝贵的教学时间被耗费掉了。
为此,首先我以为既然学生学的是母语,师生就应该建立一种“大语文”观念,在社会中学、在生活中学、在一切学科教学中学,这样我们随时随处都能学到语文,人人都是语文教师,处处都是语文知识和素材。如,在广告中找错字、语病;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积累词汇,提高熟悉,学习知识。还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与人交谈中规范用语,积累丰富的词汇。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以语文角度浅析定理定义的内涵,理解题目中的已知、未知条件,也能丰富语文知识。正所谓“留心处处是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素质、进展个性特长为核心,实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为一体的整体化教育。成功的教育必然是帮助学生发现“特点”、强化”特点”、发挥“特点”的教育。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在小范围内尝试,开设课外活动课,成立兴趣小组等,经过一定量的积累,在某一方面通过总结经验,形成规模。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举办兴趣小组,开设第二课堂,必须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的,它的出发点是促使学生全面进展、主动进展,它完全不同于以“应试教育”为目的的兴趣小组、第二课堂,前者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后者是简单的形式。我要求学生多订报刊多浏览,组织学生开展评论会等课外活动。每一节语文课利用五分钟让学生做口头作文,内容是自己的所见所感。既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熟悉生活的良好习惯,又提高了他们的作文水平。实践证实,学生积极性高,效果很好。
其次,对课文的处理一般因文而异,根据不同内容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一篇课文就是学生熟悉外部世界的一个窗口。学习《雨中登泰山》要使学生欣赏到泰山的雄伟,增加学生的生活信心,战胜困难的信念;了解泰山所蕴含的丰富的悠久的文化遗产,激励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领略泰山的美,促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热爱生活,进而激励自己为建设强盛祖国而刻苦读书的雄心壮志。尽快让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是正确理解一篇课文的关键,传统教学中通过精心准备导语或泛读课文力求达到这一目的。现代教育也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与课文意境有关的音乐或图像,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感知到了美,就能读书有味,读书入情,读书悟理。事实证实此种做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鲁讯的《祝福》,就要引导学生了解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特别是农村生活的情况教学论文,熟悉不同层次,不同地位,不同阶级人物的政治态度、思想观点、经济情况教学论文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以而更加清楚地熟悉那个社会的本质。
总之,把文字还原成生活,把文字还原成实物,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思,学有收获。让每篇课文真正起到窗口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再次,要切实帮助学生提高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与理解能力。每篇文章力争捉住一个内涵丰富具有典型作用的段落,甚至一个片断,帮助学生浅析准、理解透,把提高浅析能力落到实处。例如:在学习高中第五册《我国古代小说的进展及规律》一文时,我便确定了把文章第一段做为重点,来练习提高学生的理解浅析能力。
“中国的小说,也和世界各地一样,是以神话传说开始的,有人说我国小说有很多资源,如寓言、史传、诸子散文等等。实在源只有一个,那就是神话传说。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这两者之间的界线很难确切划分。”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我设计了这样—组题目供学生辨析正误:
A.中国小说与世界小说,以进展历程来看都是一样的。
B.由于起源相同,所以中国小说和世界各国小说没有什么不同。
C.神话写神化了的人,小说写一般人,二者是源和流的联系。
D.神话和传说没有确切的分界,小说都是它们开始的。
E.史传文学对我国小说影响虽大,但二者不是源和流的联系。
F.有的寓言也是神话传说,把寓言看成小说起源是有道理的。
G.神话传说曾归在史书类,所以史书被人误当成小说的源。
H.没有想象就没有神话,没有神话就没有小说。
实施素质教育,智育仍然是主要方面,课堂教学仍然是主要渠道。由于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学生的全部任务中比例最大花精力最多的也是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不过,在智育培养过程中,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变以卷面分数衡量学生为以综合素质衡量学生,变以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策略为启发式的教学策略。只有把课程案例落实了,而且也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质量,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实。落实课程案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假如脱离了这一主渠道,而异想天开地开展一些活动,带上素质教育的帽子,试图用之来体现素质教育的内容,显然本末倒置,得不偿失。
最后,要留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把提高素质落到实处。学生到了高三,我便安排了每节课的五分钟常规练习,主要是字的音形、义的辩析、病句辩析、文化文学常识等选择性试题,每节课提前由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出题,师生讨论,一年下来,几百道试题,学生积累了很多基础知识,比集中温习效果要好得多。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