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更新时间:2024-04-04 点赞:26391 浏览:11996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眼前的一个新课题。素质教育渠道多种、形式多样,本文仅就如何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作了一些阐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眼前的一个新课题。素质教育渠道多种、形式多样,现仅就如何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略抒管见。
当今社会,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加,家庭对孩子生活上的娇宠放纵或教育的严厉刻板,已导致目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普遍滑坡,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个性心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与语言能力的培养统一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

一、严格要求,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指自觉地把承担的事当作份内应做的并努力去完成。一个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人,才让人感到可信任,一个对民族、对国家负责的人,才会去献身去奉献,低年级孩子做事全凭一时兴趣,若使其以小读书、作业、写字等事都能认真去做好,有一种责任感还得靠老师的严格要求,如: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并流传世界上很多国家,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写好汉字。在上第一节写字课时,我向学生先容了我国历史上书法名家,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的作品,也向学生先容了我校几年来,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激发学生写好字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文字的优美,明白写好方块字,不仅仅是书法家的事,更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做到的事,此后,耐心指导,严格要求,常抓不懈,效果很好。

二、积极实践,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由于独生子女们过多的受到家庭特殊的关怀和照顾,是他们失去独自闯荡,体验人生的机会。因此,产生了羞涩、依靠、不自信等心理不足,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一般而言,儿童的自信心总是在具体活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而且“自信心”总是联着自主性,因此,离开了孩子对活动的主动介入就无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索,不要盲以,这样,儿童才能感受到自己的气力,以而增强自信。另一关键因素是:成功的体验,教师必须创设各种机会,带给学天生功的体验,如天天一节的语文课的“谈天说地”节目,利用三分钟时间让孩子们走上讲台讲故事,郎诵首诗或讲一些趣闻轶事等,锻炼其胆量,也会经常性结合课文编排课本剧,分角色朗读等,只要孩子付出努力,立即给予肯定和鼓励,扬起他们前进的风帆。

三、导语设疑,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课前导语是把学生引风格向课文意境的桥梁,一段简短出色的导语可以一下子捉住学生求学的心理,点燃儿童好奇的火花,以它们懂得思维、探讨、求知与进一步进展具有重大作用。
在讲授《日月潭》一课时,我首先出示台湾省舆图,然后指着“日月潭”的地理位置说:“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宝岛——台湾省有一个风景秀丽,天气宜人的好地方,就是日月潭,它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四周有哪些名胜古迹?老师今天就带你们去游览一下,好吗?”这时,同学们立即精神抖擞,一种求知求美的情感溶于脸上,为我们进一步授课奠定了思想的基础。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同情心,是指真心诚意地理解他人,体谅他人,对不幸者持关心、爱护、帮助的态度的一种情感,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奥尔巴特曾指出:一个心理健康的的,必须具有同情心和对一切生命事物的爱。
小学生具有同情心,不仅能够处理好同学之间的联系,增强班级体的内聚力,促使小学生的个性心理得到健康进展和完善,而且能为培养他们的爱心,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激发他们对不幸的同情和对残忍者的厌恶,教育他们以爱护一草一花做起,为孩子们萌发同情心,进展同情行为,尽可能多提供一些机会。

五、开展活动,增强孩子间的协作意识

现代社会是个大系统,每一个不管意识到与否,都在这个系统网络中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假如不善于与人交往,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不仅无法工作,甚至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还必须开展各种活动,积极创造孩子间团结协作的机会,如成语接龙大赛等,我以大组为单位,第二位同学接第一位同学系成语的末字往下接,哪组最快,快者得胜,如得第一名本组成员反应必须非常灵敏,同时组员间的合作也必须十分默契、融洽。又如在完成《乌鸦喝水》一课的表演实验时,我们同座位为一实验组,自由分工,合作完成,一个人装石子,另一人丈量水面高度的变化,团结协作方能使实验成功。
除此而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通过多种方式增强孩子自尊心、耐挫力,内容极其丰富,有着广阔的天地,还有待于教师潜心挖掘,勇于实践,以期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深入人心。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