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必须走出封闭空间

更新时间:2024-01-28 点赞:20852 浏览:950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需要不断介入和实践的过程。由于学生只有亲身介入了,看了、听了、做了、想了,那些感受到的事物和知识才会慢慢地饱满起来、具体起来、鲜活起来,终极成为自己的知识。因此,将社会实践活动引入到课堂中来刻不容缓!只有这样,小学语文教学才会走出封闭的空间,走向社会生活实践,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开展语文课堂教学的依托

新课标以全新的理念谈到了“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策略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所以要让孩子们能像蜜蜂一样博采众“花”,教师就必须设计、搭建好、丰富多彩的学习平台,创造广阔、自由的活动空间,将文字还原成有声有色的情境,让孩子们喜欢语文,才能引导和帮助学生学好语文。比如在教学《美丽的田野》一课时,为帮助学生加深对秋天的印象,课前可以组织学生秋游,带着孩子们走进多姿多彩的大自然,让学生在田野边欣赏金黄一片的稻谷,观赏一碧如洗的天空,采摘火红的枫叶,抚摩枝头的累累硕果。再回到课堂,开展一次座谈会,让学生谈谈自己看到的秋天。然后学习课文,并让学生用手中的笔画一画心中秋天的天空、金黄的稻谷和火红的枫叶。不经意间,学生将感性的熟悉和抽象的文字符号联系在了一起,将具体形象的事物与生动丰富的语言融为了一体。

二、创设合适的思维情境是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基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适合儿童心理状态的思维情境,会像甘霖一样催开含苞的花朵,开启儿童的心智。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为学生营造各种思维情境,引导他们爱学、乐学、会学;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给孩子一个轻松的空间让他们放飞心灵的翅膀。比如在教学《愉快的春游》一课时,我们可以以“孔子春游”中得到启发,把孩子带到绿草如茵的草地上,让小朋友看看蓝天白云,聆听春天的声音,观赏花开的样子,感受春天的和风,使孩子们的精神和思维完全处于兴奋和放松的状态,让孩子初步建立对大自然的感性熟悉,并在此基础上品读文字的描绘,书写心中的春天,让孩子们享受自然,享受学习。
固然语文学科的知识外延是广泛的,思维空间是广阔的,但是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各种儿童喜闻乐见的思维情境,来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地熟悉大千世界,体验欢快生活,品味语言文字。

三、开放的评价空间是激发学生介入热情的动力

教学评价,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和途径。由于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在语文教学的评价过程中,人人都应该是介入者,人人都又是评价者。教师的评价仅仅是一个方面,而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应该成为总体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评价学生绝不能仅仅以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技能为标准,更应多关注在活动的过程中。比如在教学《负荆请罪》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剧本,然后分组多方面评价。可以评出最佳语言体现、最佳主持、最佳编排、最佳导演、最佳演员、最佳配角等。这样的评价,我们不仅能以结果来衡量学生的活动能力和水平,还注重了检测学生在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技能、热情、态度、情感和合作意识,以及学生在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各种实际能力。这样人人都会拥有被尊重感、被器重感,学生介入的热情就会高,活动效果也就会更好。而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对教材的解读和文字的咀嚼更是对教材内容的质疑、修正、丰富和深化。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总之,语文教学我们不仅要进展学生的言语和写作能力,我们更应该要进展学生的精神气力。在开放的课堂中把学生引向生活,引向现实,引向民族和世界文化的殿堂,引向人的精神世界。让教师和学生一起质疑和思索,一起痛苦和欢快,一起孤寂和振作,一起让心灵自由翱翔。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教育局)
责编/张鹤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