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五级备课之我见

更新时间:2024-01-20 点赞:32935 浏览:15509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键词〕语文教学;五级备课;操纵
〔中图分类号〕G62

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0463(2007)12(B)—0023—01
一堂课是否成功,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备课是否到位是关键的因素。最近,我们送教下乡,查阅了50多位语文教师的备课笔记,听了20多位语文教师的课,对如何备课很有感触。
首先是一级备课,即深钻教材,掌握学情,形成预案
在一级备课中,教师要重视学情的浅析。这次调研中发现,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比较重视学情浅析,而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绝大部分青年教师都不注重探讨学生,没有学情浅析,没有对学生活动进行设计,他们的课堂教学,最多只是让学生记住了教材上的一些知识,而学生的能力则很难得到培养和提高。因此,我们要在备课时重视学情的浅析,揣摩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能理解到哪一步,采用什么样的活动案例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哪些东西应着重讲,哪些东西不必讲等等。
其次是二级备课,即分工合作,集体备课,形成共案
集体备课是教师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与同学科的教师一起对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探讨,多角度、多层次去想学生之所想,疑学生之所疑;发挥集体的聪明使同学科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共同解决教学中碰到的各种困难。例如,我在这次送教下乡活动中讲授示范课《一面》,在下乡之前说课验收时,被“贬”得一无是处。我们进行了集体备课:如何导入新课,如何体现教学目标,如何制作课件,要查哪些资料……接着我试讲,依旧贬多于褒,又进行集体备课:哪里要推敲,哪里要补充……众志成城,最后我讲的课,成了有特点的示范课。因此,每位教师应初步写出教案后,要设计课件,接着说课大家评;若还出现不足,就要再重新设计教案并试讲,大家再评,再集体备课,形成最后的教案,然后同科教师可用其轮流为同年级上课,事半功倍。
再次是备课,即提高创造力,体现个性,形成定案
这一环节,是执教者针对自己预案中的不足,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运用集体备课中众人的聪明,充实、完善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设计,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优化。“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了让学生爱学、乐学语文,在形成定案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内容,探讨教法,力求变化,体现个性,不妨把表演课、朗读课、辩论课、讨论课等课型引入课堂,如《项链》《雷雨》等可备成表演课,《登泰山记》《长江三峡》等可备成“导游课”(学生当导游),《鸿门宴》《荆轲刺秦王》等可备成辩论课等。如在教《海燕》时,我接受了集体备课的倡议,发挥我朗诵的上风,改备成朗读课,第一课时指导朗读,如何掌握节奏,如何制约教学论文语调,如何停顿,让学生讨论,试读;第二课时进行朗读。这样把文章的情趣,通过声调、语气传达出来,让学生心耳合

一、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境界。

然后是四级备课,即灵活教法,当堂备课,变通定案
课堂上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插曲”,而课堂上的闪光点往往就体现在教师对这些不足所体现出的机智上。因此,教师要及时巡视,了解学生,发现富有创意的闪光点,以而调整教学目标、教学不足、教学流程,完成第四次备课。例如,我在上《巴东三峡》时,由于是下午的课,加上学生不熟悉长江流域的地理知识,风土人情,历史传说等,我在滔滔不绝地讲着,学生却有点昏昏欲睡。见此情景,我话锋一转,问学生:“你们想知道“悬棺”这一千古之谜吗?”学生听到这话顿时精神倍增,纷纷响应。于是我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当了一会“悬棺之谜”的解说员,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接着因势利导,运用朗读品味法,结合教学重点,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由此可见,调整后的教学使学生思维推着教师走,这样往往会激发教师的教学灵感,使其能发现在教学前备课所忽略的东西。
最后是五级备课,即反思积淀,教后备课,形成新预案
教学后的备课,是教学行为结束后的评判性反思,这是教师把教学前的备课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后的反思,可以是得失思索,也可以是课堂上意外事件的处理心得,或是探询一个学生会心一笑的缘由,或是化解因知识的储备不足而引起的尴尬等等。这种反思可以修正教师以后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可以促使教师积极探讨先进的教法、学法,自觉进行教学革新教学论文,使教学经验论述化。同时这样也减轻了学生很多不必要的负担,为进展和培养学生革新教学论文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