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革新中语文教学文本使用对策

更新时间:2024-01-21 点赞:5302 浏览:1696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综上所述,我们以为在语文课程革新教学论文中,语文教学选择和确立文本的人文内涵是明确语文课程性质和任务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语文教学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向性。同时,当前语文教学中有着的一些不足也可以得到有效地遏制。当然,语文教学也不能忘却对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人文关怀。

三、语文教学如何使用文本的言语技能

我们利用文本的人文内涵熏陶学生情感的同时,切不可忘记,语文教学还担负着培养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重要任务。当学生在文本的启发下,内心萌生了不可遏制的感情,产生了独特新奇的思想时,我们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及时、正确地传达出来,让别人与自己一起分享。可是,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的理由,阅读理解与写作表达在语文教学中常常是分离的。由于有人以为阅读理解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写作表达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两者水火不相融。实际上两者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阅读理解做得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写作表达做得好,同样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由于无论是阅读理解,还是写作表达,它们的对象都是语言文字在文本中所表达的思想与情感。另外,阅读——写作迁移现象的客观有着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课程革新教学论文后的语文课堂教学普遍有着重思想轻言语的现象,仿佛不突出人文性,语文教学就不符合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精神似的。有人以为这样的语文教学已经使语文课失了色、变了味,也就是说,语文课越来越不象语文课了。可见,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做法,试想,作者是通过什么来传达他的思想和感情的,学生又是通过什么来感悟和体验作者的思想和感情的?答案只有一个——言语。众所周知,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无论作者的思想多么深邃和新奇,感情如何丰富和独特,假如不借助言语,就无以表达出来,也就没有传世的作品。同样,教师假如不引导学生对文本言语进行细致地品味和体悟,也就无以理解蕴含其中的思想和情感,无以感悟民族的文化精神,更谈不上让学生学习鉴戒文本的言语,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假如语文课失掉了对文本言语的赏析和品味,人们自然会发出语文课愈发不像语文课的喟叹了。
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如何对待文本的言语呢?教师要引领学生通过对文本言语的整体感悟,去寻觅蕴含在文本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去感受文本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培养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教师要激励学生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用言语表达出来,进而教师就可以把学生引入对文本言语和自己的语言的鉴赏中。由于这时学生内心生发的情感和思想与正在学习的文本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之间有着某种关联,所以学生会带着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去体味文本言语的精妙之处,会积极地思索当作者内心萌生了这种思想和情感时是怎么运用正确的言语传达出来的。这个时候,教师结合文本指导学生品评具体言语的技能时,学生必然会自觉地把作者运用言语的技能与作者表达的思想和感情联系起来,并自觉地搭建文本言语与自己言语的桥梁。在引领学生品味文本的言语技能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反复思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换成另外一种表述形式能不能更好地传达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想。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沉浸于语言文字的享受中,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加深了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的熟悉。另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思索:当我们要表达与作者相似或相近的情感和思想时,文本的言语技能有没有鉴戒的价值。在教师的引导下,文本的言语技能还会不同程度地转化为学生的写作技能。这样,就实现了阅读——写作迁移的教学目标。诚如是,语文教学就能较好地达到语文标准中提出的“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也可以避免当前语文课堂教学过分注重思想和情感、忽视品味文本言语的现象发生,以而使语文教学回归它的本色,使语文课更具语文的味道。
语文课程革新教学论文应该更多地关注和思索语文的本质,掸除形式革新重于本质熟悉的思想,才会走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光明之路。否则,所谓的语文课程革新教学论文只不过是在其它学科的路径中往返穿行而已,轻易迷失自己的方向。笔者以为语文教学的本质是扎扎实实地利用文本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个性鲜明、感情丰富、思想深刻、善于表达、勇于继续和革新教学论文民族文化精神的人。
(禹旭红,河南省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