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下语文课堂教学应处理好几个联系

更新时间:2024-01-28 点赞:7172 浏览:2385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党的十七大把“以人为本”的科学进展观写进了党章,并把它作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生本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科学进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实践形式。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具有强烈的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生本教育应处理好的几个联系。

一、“放”与“收”的联系

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放”,但是这一“放”,往往会陷入“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一死又放”的怪圈。那该怎么办呢?实在只要教师把握住一条原则——“该放就放、该收就收”就行。怎样“放”呢?为了做好“放”的工作,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大量的预案,这个不足该不该放、怎么放、有几套案例、放了以后怎么收、收不回来怎么办。大部分“放”与“收”的不足在这一系列预设中都能迎刃而解,对于不好“收”的不足,不妨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思索或放下架子直截了当向学生请教,假如当堂产生不了答案,可以安排大家在课后解决,当然老师也不能闲着,以便下节课总结不足。

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联系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生本教育的重要实现途径。值得留意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就学习的全过程而言,以学习资源的开发与配置到学习结果评价的全过程,不仅仅是指通常所说的直接学习阶段和过程(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合作探究多体现为小组内的交流、研讨,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口语交际能力、探究能力。但这种交流研讨是有条件条件的:首先,合作探究的不足应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索的基础上产生并且依靠个人气力不能独立解决的;其次,小组内的合作探究需有时间、任务分配等明确的要求,切忌随意性。我们发现,在为数不少的课堂上,教师每抛出一个不足就要求学生快速进入讨论状态,课堂的呈现形式确实比以往热闹了很多。但我们不禁要问:不足是以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硬塞给学生的还是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产生的?所提不足是否是共性的有探究价值的不足?探究的不足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小组交流的内部组织是否公道?所给时间是否充分?假如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一堂课没有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没有深入思索,却将时间浪费在反复转动身子形成合作学习的态势上,不但合作没有产生功效,自主学习的习惯也会慢慢消逝。因此,课堂上学生间的合作与讨论,应该是在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之后进行的,通过合作来探究解决不足的思路和策略,给更多的学生以思想的启迪,合作才有作用。

三、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联系

生本教育提出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它夸大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夸大尊重学生个性差别,满足每个人的个性需要和期望。但这一观念的强化,又导致了另外一种倾向的产生:忽视了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的主导作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学生道德情感和意志品质的培养也需要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因此,一方面需要教师对一些语文知识、阅读策略、写作技艺教学论文等做一些必要的传授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向知识的更广更深处进行探讨;另一方面,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又必须靠学生自己去实践去探讨,这个过程教师又必须当好“导师”,随时给学生以鼓励、督促与指导。唯有如此,学生的“主体”进展才有正确的方向、广阔的空间。那种“放羊式”的教学,由于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可能会在学生的知识的探讨、情感态度的形成过程中出现方向不明、迂回不前的现象。由此可见,我们不但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要明确我们语文教师的职责,帮助学生完成认知过程、实践过程,实现主体进展的目的。

四、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联系

最近几年,随着电脑、投影、白板、展示台、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在课堂中的运用,老师上课“亮点”频现,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甚至忽视了学生自身的有着。在生本教育中我们常提到要以学生的进展为本,但在我们的课堂落实上是有很大偏差的。究其理由,笔者觉得是形式化的东西太多了,以而使我们忽略了一个最根本的不足,那就是在一堂课上,我们到底要教给学生一些什么,使学生得到一些什么。有好多内容的教学并非只有多媒体手段就能达到的。如魏书生老师在上《渔歌子》时,就靠一张嘴,再加上学生的“人脑荧光屏”就把课上“活”了。词的前两句是:“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魏书生老师对同学们说:“这是一首景色极其鲜艳美丽的词,我们应该认真品味,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请大家打开大脑的电视机。”有的同学闭上眼睛,进入想象状态。老师接着说:“先勾画形态,请同学们先在脑子里放映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的轮廓,再染上色彩,请把黑白电视变为彩色电视,看谁脑子里的画面更鲜艳美丽。”这时候,有同学说:“脑中出现了青色的山、粉红色的桃花、碧清的水……”老师说:“好,使画面动起来:白鹭在山前自由安闲地飞来飞去;水在小溪中叮咚流淌,欢快跳跃;鳜鱼则不时跃出溪流汇积而成的深潭。然后让画面更细致,更逼真,在大脑里放映几个特写镜头——白鹭身上洁白细密的羽毛,鲜艳的桃花上带着花粉的……”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笔者以为,课堂理应异彩纷呈,有个性,有特点,这本是无可非议的。但我们的老师在备课之前,应当首先弄清楚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不管是体现“人文性”也好,体现“工具性”也罢,都应捉住语言这一关键,让学生在感知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能力得到培养,情感得到熏陶。所以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不要鼠标一点,画面呈现,把学生的思维过程给省去了。

五、表扬激励与批评指正的联系

无疑,表扬激励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充分尊重学生、适时地给学生鼓励会对学生的进展产生积极影响。但在生本教育的旗帜下,多表扬多鼓励的呼声日益高涨起来,我们的课堂出现了反常现象:对学生很少有批评指正,“好”“非常好”“你真棒”的赞许之声布满课堂。不可否认,我们的学生确实会有很多令我们教师拍案叫绝的体现,但仔细想想每一个学生都这样令我们赞不绝口吗?我们在说“你真棒”的时候,内心真的感到这个学生很棒吗?因此,我们不禁自问:对学生的每一次评价都是中肯的吗?我们的评价是着眼于学生的进展吗?……这一系列的不足确实是我们应该认真思索的。由于,假如一味地表扬激励,会增强学生的自负心理,长期以往,使得学生听不进批评指正的话语,不利于将来进展。况且一味地夸赞并不是真正作用上的尊重,真正的人格上的尊重不是曲意逢迎,不是一味捧夸,而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正确地熟悉自己的个性上风,也敢于正视自己的缺陷。公道的评价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是一个不断熟悉自我进展自我的过程。因此,教师不仅要时时激励学生,更要在学生的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进展中诚恳地指出不足,正确而恰当地指出改善的策略和途径,这对学生的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来说是更有价值的。表扬激励可以使学生获得信心,以成功走向成功;批评指正可以给学生指明方向和道路,帮助他们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起来,二者缺一不可。
假如能很好地处理好上述五个联系,就能使得生本教育更具有强烈的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以而更好地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思乐.谛听教育的春天——郭思乐生本教育思想随笔[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2]龚春燕林允舒杨勇.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0.
(潘霞江苏省连云港市新世纪实验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