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谈语文课堂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08 点赞:7209 浏览:2347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新课程标准与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提倡新的课堂教学,需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领会,而不是东施效颦,在实践中不断革新教学论文,而不是墨守成规。其具体要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二是语文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的质疑,三是课堂拓展应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
【关键词】生本教育;课堂氛围;尊重学生
几年前,有人问郭思乐教授:“什么是教学?”
郭教授回答说:“假如你告诉学生,3乘以5即是15,这不是教学。假如你说,3乘以5即是什么?这就有一点是教学了。”
“如杲你有胆量说‘3乘以5即是14’,那就更是教学了。这时候,打瞌睡的孩子睁开了眼睛,玩橡皮泥的学生也不玩了:‘什么什么?即是14?’”
“然后他们就用各种策略,来论证即是15而不是14。比如4个3是12,再多加一个3,是15;数一数,5个3是15,等等。”
这一段小小的对话,闪烁着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论述的聪明之光。
郭思乐教授提出了“生本教育”论述。其核心理念就是就是课堂教学中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而教师则要退后,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在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往往顾此失彼,在一次《观舞记》的竞教课上,执教者开始便设计出很多不足,分组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说卡拉玛姐妹“在舞蹈的狂欢中,他忘了观众,也忘了自己”?为什么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感受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最后硬要将这些精心设计的不足九九归一。课堂教学的效果当然不如人意,赛后执教者说这是某某名师的“翻版”。
执教者的想法无可厚非,设计的不足也无大错,他总希望学生得出“圆满”的答案,把课堂教学做得天衣无缝。我把这种课堂教学称为课堂教学中的“逼”与“迫”,即执教者在“逼”学生介入讨论,在“迫”使学生得出正确结论。但结果不是整个课堂讨论鸦雀无声,就是师生“为赋新辞强说愁”,弄得教师与学生十分的尴尬。
碰到这样的不足,执教者总喜欢把不足归给学生,以为学生不行。实际上这种课堂教学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应付”状态,与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论述相差甚远头,同时也违背了语文新课标教学的目标与要求。
新课程标准与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提倡新的课堂教学,需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领会,而不是东施效颦,在实践中不断革新教学论文,而不是墨守成规。那么课堂教学应留意哪些不足呢?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一方面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采用新的教法与教学结构,而不是生硬的、机械的模仿,把课堂教学公式化,生搬硬套的要达到教师心中的“圆满”。另一方面一善于引导学生,激发学生求异革新教学论文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与素养,引导学生能用革新教学论文的规律和策略。让课堂教学实现真正的与合作,充分尊重学生。
2语文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的质疑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不足,往往比解决一个不足更为重要。”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过程的流畅,而忽略鼓励学生的质疑,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又不去肯定学生有思索价值或创意的不足,总喜欢按部就班,机械与生硬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心中的“圆满”而沾沾自喜,实际上背道而驰,南辕北辙。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地要求学生。”尊重学生的质疑,对学生来说,是潜能的激荡,个性彰显与主体的弘扬,以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说,是经验的共享、心灵的碰撞、世界的融合与心灵的对话。这样,学生质疑后,才能在思维中大胆探讨,在探讨中不断革新教学论文。
3课堂拓展应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进展。”是新课程标的最高宗旨与核心理念。“生本教育”论述核心理念是就是课堂教学中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该鼓励学生有个性的反应。对文本中特别喜欢的部分做出反应,确认自己以为特别重要的不足,做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然后由学生自己根据学习需要去查找资料,进行想象与革新教学论文。而不要教师出题目,然后教师硬要把学生往那方向“扳”。
这,不仅仅是教育策略的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
“每个人都有他的天赋,他的聪明才智说也说不完!教学最大的资源是孩子本身,远比那些硬件、电脑、高科技手段都要紧得多。只有当他的潜能真正被激发,学习效率才能真正提高。”
学习的发生之处是学生。任何时候,都要坚定地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这是“生本教育”论述的一个基点,也是“生本教育”实践的一个出发点。
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这样表述其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策略,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欢快及坚实的进步。”
“生本教育”所要实现的,也正是这样的理想。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