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多媒体优化语文教学

更新时间:2024-01-27 点赞:5752 浏览:2014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强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讨知识的内在动力。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实践表明:能牵动情感的事往往能引起兴趣。而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
笔者在教《乡愁》时,是这样设计导语,营造情感氛围,激发兴趣的:“我问大家,你们有没有较长时间地离开过家,离开过父母?你们想家、想亲人、有过乡愁吗?当我们大家听到那带着浓浓思乡之情的歌曲的时候,心情如何呢?心中是否会油然而生一种情感?那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呢?”接着出示声画一体的课件(陈建年的歌曲《乡愁》)。
多媒体播放歌曲《乡愁》,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情感,营造浓浓的情感氛围,增加感染力,收到良好的效果,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好奇心,为突破难点打下基础。假如不用,学生很难感受出诗中忧伤、惆怅、撕心裂肺的乡愁。
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上风在于能为学生引路,为课堂创设交流环境;切不可用它来取代对文本的阅读,不可取代师生情感交流中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显然,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应各司其职。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是主导,组织、引导学生阅读什么?阅读文本,阅读课文。离开了课本,阅读教学就丢失语文学习的特殊凭借物,课本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功能是其他电教媒体难以代替的。
比如,有的教师执教《泰坦尼克号》(节选)时,对杰克与罗斯在冰海上漂浮的情景,没有让学生品读文本,取而代之的是用9分钟时间播放电影中的这一片断。不可否认,电影片断中的声像效果确实极具感染力,但是,学生不潜心阅读,不能进入角色品味人物的对话、品味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很难感受到杰克面对死亡时将生的希望留给罗斯的高贵灵魂,很难感受到一对恋人生离死别时复杂而细腻的内心世界,很丢脸到罗斯为了爱情信守一生承诺的美德的。因此,只有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才能使学生得到浸染与文字间的力透纸背的文学价值。阅读文本、感受语言的过程,是学生体验作品中人物内心世界以而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绝不是任何高科技的技术可以替代的。
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必须切实有效,不可替代文本,替代教师的作用。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突破难点、丰富知识
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大量的说明文,缺乏必要的工具,有时很难讲清楚。靠挂一两张图片、投影片有时显得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而多媒体可以弥补这些不足。
如教学《苏州园林》时,笔者课前让学生谈谈对苏州园林的看法,没去过的学生难以讲出其美之所在,去过的学生也讲不出其精妙之处。他们的熟悉只是停留在大家熟知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层面上。为了使学生在了解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基础上,能深切感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笔者运用多媒体来教授此课,用分组的图像资料引导学生发现美睛,引领学生置身于苏州园林中,感受特定空间范围所形成的气氛。学生对苏州园林的了解就不仅仅局限于课文中文字的表述,而是有了具体的观察和美的感受。
诚然,多媒体所具有的直观、形象、生动上风,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但绝不可忽略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对思维的练习。对于语文课而言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都能够用多媒体技术来形象生动一下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指那种“由近及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而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索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
3运用多媒体,必须深入教学,才能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进展的必然走势,是现代科技给教师的一把利剑,但不能盲目使用。教师要将多媒体技术跟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在透彻探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公道地、科学地开发和使用多媒体课件,就一定能捉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很好地完成教学目的,充分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上风,以而实现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
教学要面向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际出发。多媒体教学更应适应实际,绝不能为媒体而媒体,为迎合潮流而媒体。要冷静,忌盲目,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寻找合适的切入点,不断探讨,寻找出一条语新教学论新教学论文的路子。
(作者单位:湖北省郧县柳陂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