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

更新时间:2024-01-31 点赞:5630 浏览:1967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无论是对阅读,还是写作,语感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加强诵读,让学生以吟咏诵读中习得语感;其次,在诵读中发挥想象,想中理解,培养语感;再次,敏锐地语感与对现实生活的敏感是密不可分的,联系生活实际,是形成丰富语感的途径之一;最后,就是学生语言素材的积累,夸大背诵,背中积累对培养语感是十分有效的。
[关键词]语感语文教学诵读想象培养
什么是语感?简单的说,就是对于语言的敏感、感觉。不同的人,对于语言感觉程度因语文能力的不同而不同。语感在语文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对阅读还是写作,语感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叶圣陶曾经说过:“多读作品、多练习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他还说过:“至于文字语言的练习,最重要的是练习语感。”语感的重要量,由此可见一斑。那么,怎样去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借助朗读,读中感知

有人说,讲解是死的,而朗读是活的,朗读能给作品以生命。我以为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小学乃至初中阶段,学生的内部语言尚未很好地进展完善,这就需要借助朗读来理解所看到的文字。朗读是多种感官的介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介入性,以而达到理解所读文字的目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指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段、重点句有节奏,有表情地诵读。
在读时,要读出气势、韵味和技艺教学论文;在读中,要揣摩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情趣。在朗读中,让学生充分感知文章用词之正确,布局之巧妙,意境之美丽,进而对文章的内容有一种更深层次的感知理解,终极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境地。这样做,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程度,做到“使其言皆出于我之口”、“使其意若出于吾之心”。例如,在教学《三峡》一课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让学生在多遍的朗读中,感受作者对三峡一年四季不同景色的描写,切实感受到三峡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晴初霜旦,林寒涧肃。”读着,读着,学生就会沉浸到文章所描绘的美好的意境之中,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就自然而然地用不同的语气表达出来。

二、发挥想象,想中理解

学生语感的产生,源于语,也就是具体的语言,归于感,也就是对具体语言的感知。当然,“感”的产生离不开具体的语言,也离不开生动具体的想象和联想。因此,要使学生形成敏锐的语感,作为教师,就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想象、去联想。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形象思维,仔细地品味语言文字,积极地体验文章的内涵,促使学生对文章的艺术美进行思维再创造,以获得艺术美的感染,以而达到一种美的升华,终极形成良好的语言感觉。现在,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我们还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来创设情境,加强学生的形象思维练习,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在想中理解课文,培养语感。

三、联系实际,悟中领会

敏锐的语感与对现实生活的敏感是密不可分的。一定的语言,假如与现实的物质生活失去联系,我们很难以中获得语感的。我们对语言的学习,对语感的培养,不能仅仅以语言文字表面上去揣摩,而应当把语言文字与一定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考虑。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激发学生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依据作者的描述,教导学生真切地领悟文章的语言文字,领会文字的原始信息,以而形成敏锐的语感。如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学生对文中一段景物描写难以理解。这段景物描写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普照大地,怎么会“积水空明”呢?这时候,教师就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去理解。如放投影,甚至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月下美景。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和领悟到:“积水空明,藻、荇交横”正写出了月光的清澈和倒影的交错。作者捉住了“月光皎洁”这一特点,无一字写月,但又处处在写月,创造了一种冰清玉洁,空明如水的月光世界,给人一种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由此可见,联系生活实际,是形成丰富语感的途径之一。

四、夸大背诵,背中积累

学生语感的强弱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学生语言素材的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方面的道理。作为语文教师,要夸大背诵的重要量。背诵就是要让学生熟记那些精美的片断,巧妙的语言,让学生做到“肚”中有“货”。在新教学大纲的后面还附有推荐背诵篇目。这种做法,对我们来说是十分有效的。它有利于学存活储语言,积淀语感。
总之,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广大教师应在实践中去探讨,去总结,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阳.浅谈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4).
[2]罗文鑫.初中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当代教育论坛,2003,(2).
[3]甘肃教育——新课改下语文朗读教学的思索,2009,(9).
[4]黄桃红.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讨.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1).
[5]叶圣陶语文教学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6]中学语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7]教育探讨.教育探讨杂志社,1988,(1).
[8]语文学习教学争鸣录.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