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戴+宾语”共时、历时考察

更新时间:2024-03-14 点赞:33536 浏览:15637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动宾结构是语法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历来受到较多关注。然而具体到某一类动词或某一个动词带宾语情况的考察却很少。本文从小处着手,以“带/戴+宾语”为对象进行研究。一方面,读音相同的动词“带/戴”在现代汉语中属于高频词,而调查显示,中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对动词“带/戴”带宾语情况的正确把握度普遍偏低。因此,我们有必要专门成文,对“带/戴+宾语”结构进行深入研究,以尽量减少使用上的偏误;另一方面,以小见大,希望通过对具体动词——“带/戴”带宾语情况的考察为动宾结构的整体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方法与思路。全文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句法角度考察动词“带/戴”与宾语的组配情况。发现“带/戴+宾语”结构在形式上都具有松散性、动态性强等特征。从句能来看,“带/戴+宾语”结构在句中可以充当多种成分,但最明显的是它们的强述谓性,其比率约分别高达84%、66%。此外,本部分还对动词“带/戴”的基本语义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第二章:共时层面讨论了“带/戴+宾语”结构中宾语的语义类型。并在此基础上,选定作家作品,分别对动词“带”和“戴”后的宾语类型进行了优先序列考察。综合发现,受义项复杂影响,动词“带”后可带更多种类的宾语。而值得一提的是,受事宾语都是动词“带”和“戴”后主要的宾语类型。第三章:历时层面讨论了动词“带/戴”后构宾成分的发展演变情况。按先秦、秦汉等八大历史分期,分别考察了动词“带”和“戴”后词宾语、短语宾语的使用情况。比较发现:“带/戴”后构宾成分在历时发展过程中都表现出“丰富化、复杂化”的趋势;而在语法性质方面则呈现出稳定的发展态势。第四章:进一步明确“戴+宾语”与“带+宾语”的区别与联系。除了可以带与动词“戴”相同的宾语但却表示不同的意义外,动词“带”拥有更为广泛的指人、指物宾语。【关键词】:带/戴+宾语句法组配宾语类型优先序列构宾成分
【论文提纲】:内容提要4-5Abstract5-90前言9-150.1问题的提出9-100.2研究现状10-120.3研究意义120.3.1理论意义120.3.2应用意义120.4研究目标12-130.5理论方法和语料来源13-140.5.1理论方法130.5.2语料来源13-140.6相关问题说明14-150.6.1时间范围140.6.2符号说明14-151"带/戴+宾语"的句法组配及动词对宾语的语义制约15-221.1"带/戴+宾语"的句法组配情况考察15-191.1.1"带/戴+宾语"的形式表现15-171.1.2"带/戴+宾语"的句能考察17-191.1.3小结191.2"带"、"戴"对宾语的语义制约19-221.2.1动词"带/戴"的语义系统20-211.2.2动词"带"、"戴"基本义的语义特征分析21-222"带/戴"的角色宾语类型及其带宾能力的优先序列研究22-302.1宾语的界定及范围222.2宾语语义类型的分类标准22-232.3"带/戴+宾语"的语义类型23-282.3.1动词"带"后宾语类型分析23-262.3.2动词"戴"后宾语类型分析26-282.4"带/戴"带宾能力优先序列考察28-292.4.1动词"带"后宾语类型优先序列考察282.4.2动词"戴"后宾语类型优先序列考察28-292.5小结29-303"带/戴+宾语"的历时考察30-493.1"带"、"戴"词义演变及相关问题分析30-323.1.1"带"、"戴"词义演变情况30-313.1.2"带"、"戴"词义相关问题分析31-323.2"带"、"戴"后构宾成分发展演变情况32-493.2.1动词"带"后宾语的演变概况33-423.2.2动词"戴"后宾语的演变概况42-473.2.3小结47-494"戴+宾语"与"带+宾语"的区别与联系49-554.1宾语前只能出现动词"戴"的情况504.2宾语前"带"、"戴"都能出现的情况50-534.3宾语前只能出现动词"带"的情况53-555结语55-56参考文献56-58致谢58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