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生活教育”论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更新时间:2024-04-17 点赞:29261 浏览:13307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这里,陶先生明确地指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教育主要需面向社会,社会生活的内容才是教育的主要内容。只有把学生放到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去学习,他们的知识才能真正丰富起来,才能培养出真正的熟悉能力和创造能力。
陶行知在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时说:“我们要以宇宙为学校,奉万物为宗师,蓝色的天空是我们的屋顶,灿烂的大地是我们的屋基。”陶先生以为学生的熟悉水平代表着他们的思想见识和价值观念,学生的熟悉水平提高了,语文素养才会得以提高。所以,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事,语文课堂不可能担负起语文学习的全部,只有让学生的语文学习通向生活,通向社会活动,他们的语文学习才会呈现丰富多彩、学用自如的面目。
由此,面向社会的生活实践,才是学生丰富生命体验、培养审美情趣、学好语文的有效途径,“实践出真知”。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和参观访问等方式,关注本地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以及国内外的重要事件等,让学生在这样的亲历亲为中,提高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生命的体验,读懂前人和今人的优秀语文篇章,写出承载自己生命体验的真实华章。
所以,语文素养教育的落脚点应该在社会,课堂教学只是学语文的一种方式和途径,社会才是学生尽情邀游、提高语文素养的海洋。
当然,陶先生提出“社会即学校”的命题,并不是主张取消学校,他不过是借此高度夸大教育的主阵地在社会中,而不在学校内;另外,他提出的这一命题也向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学校很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任务,以不断适应社会需要,推动社会向前健康进展。

三、“教、学、做合一”,指出了教育的好策略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论的策略论。在陶先生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既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又是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来说是做,对己之长进来说是学,对人之影响来说则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的三个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陶先生说:“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它的含义是,教的策略根据学的策略,学的策略根据做的策略,“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教学做有一个共同的中心,这个中心就是‘事’,就是实际生活”,可见,“教学做合一”主张以实际生活为中心,这是以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上,夸大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结合,夸大以“行”求知,达到“学用一致”。
陶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告诉我们,老师、学生、社会生活是三位一体的,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教学要以“做”为中心,夸大以“行”求知,以做求学,以学求教,反对为读书而读书。由此,在语文学习中,不是老师拿着既定的语文教材走向学生,而是学生带着探寻社会和人生所生的不足走向老师,老师起到学生学习路上良师益友的作用,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明白了事理,提高了熟悉,言语认知和言语表达的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综上可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述为中小学的语文教学革新教学论文指明了方向,是疗救中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一剂良药。陶先生的“生活教育”论述,尤其可为那些虽有朴素的“生活教育”理念但还没有勇气去践行的语文老师打了气,增了胆,为他们以事语文教学革新教学论文提供了坚强的论述武器。
有陶先生的“生活教育”论述及其内容给他们撑腰,给他们壮胆,给他们指导,他们的语文教学革新教学论文之路便有了起点,并且不会由于暂时看不到眼前的利益(如在准应试教育中让学生得虚假的高分)而停止前行的步伐!陶先生是果断反对“洋化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伟大旗手,是国内外公认的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杰出的人民教育家,我们有理由随着他继续走下去,谁发现和掌握了教育的朴素真理,我们就随着他前行而义无反顾!
诚然,近二十多年来,中国的最高教育主管部分(教育部)的教育官员、科研职员及教育战线上的众多有识之士,继陶行知之后,亦留意到了国人学习语文的老毛病,发现了中国中小学语文教育有着的主要不足,即语文老师比较重视对范文作多角度、多层面的浅析(由于语文试卷中多有相关的考点,这样的试卷好出、好改、好给分),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就相关不足浅析来浅析去,占去了学生大量的语文学习时间,影响到学生大量地去领悟和记背那些反映个体生命体验和人性魅力的优秀篇章,也不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以事丰富的社会实践,如此的语文教学,学生的语文素养可想而知。
有鉴于此,教育部近几年先后颁行的《语文新课程标准》和《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一致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应该“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3]
总之,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已经重视以学生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课程资源了,以为凡是有助于学生的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与进展的活动及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语文的课程资源,如图书、报刊、音像资料、网络信息、自然风光、风俗习惯、文史典故、时势新闻等等。如此界定的语文课程资源,使得语文的含义丰富了,语文的外延扩大了,语文亲近生活了,以而使得生活有多宽广,语文便有多宽广。很明显,这样的《语文课程标准》已经体现出对陶行知“生活教育”论述的高度认可和重视,这是令人十分欣喜的事情!
如此,如今以某些以教个人到教育主管部分,对语文的教和学都有了比较清醒和较为科学的熟悉,“生活教育”论述已在相当多的语文科研职员和语文教师那里深入人心,引为结论,这是可喜可贺的。
然而,由于语文平时检测和升学考试试卷的难尽人意,并且这样的难尽人意还会存续相当长一段时间(由于对中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的科学检测工程是个较难彻底攻克的尖端课题),所以,便会有语文老师还会徘徊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他们有时以事应试教育,有时以事素质教育,有时为了眼前学生的语文考分而完全丢掉了素质教育,让语文教学再次回到高分低能的教学老路上去。所以,面对中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如此近况,我们有必要重提和重温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论述,先哲的声音和告诫我们不能忘记,要时刻铭记!
陶先生的“生活教育”论述给我们精神养料和前进动力,使我们以事语文教改的步伐坚定,再坚定,绝不动摇!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卷二[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23.
[2]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1:86.
[3]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责任编辑魏杰]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