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内容

更新时间:2024-02-03 点赞:23235 浏览:10606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文美育是个亘古不变的主题,笔者主要以自然美、精神美、文本美三个方面论述了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内容。
关键词:语文、审美、教育、内容
语文美育就是借助语文所包涵的美的因素教育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因此,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以而使德育深化,而且也能提高课堂传递和接受信息的质量。
笔者以事职高的语文教学,在发掘语文教材与教学中美的因素的同时,力图传授给学生一般的审美知识,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其审美能力。那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到底包括哪些因素呢?下面笔者做一下简单浅析。
一、自然美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反映自然美的材料,大到浩浩荡荡的长江,风光旖旎的黄山,气吞山河的长城;小到别样红的映日荷花,蓄积离情别意的杨柳,享受孤独之美的白鹭……大自然就是这样以她鲜艳的色彩、动听的音响、生机盎然的姿态或形式特点显示自己的美,给我们折射出她的勃勃生机,以而显现出一种令人振奋昂扬的审美意境。
例如:《我的空中楼阁》写山上空气特别清新,满山皆树,满园皆花,云蒸霞蔚,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小屋在树木的掩映中“若隐若现,凌空而起”,翩然的姿态,像鸟像蝶“轻灵而自由”,“像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这样就展示了一个和谐宁静的自然,以而让学生禁不住生发出热爱自然的美好感情。
学生能够以大自然的景色中得到很多启迪和鼓舞,以自然美中理解并感受生活的喜悦和生命美,以而增加知识,开阔眼界。
二、精神美
有人把这种美又称做社会美。精神美即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美。但社会是人类产生并发生各种社会联系以后形成的,那么社会美就主要指人的美,进一步说是人的精神美或人格美。
人的精神美较自然美更永恒,更富永久的魅力。由于一个人的外表的美是暂时的,并且这种美不会使一颗丑陋的心灵变美。语文教材中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精神美的典范。
例如:《世间最美的宅兆》给我们展示了托尔斯泰墓的整体面貌,“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的荫蔽”,“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的名字也没有”,“但是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中的一个”。这个鲜明的比较,不正反衬了托尔斯泰的伟大人格吗?这样一个伟大的人,这样一座朴素的宅兆,试想,哪个读者不为托尔斯泰这种博大深沉的胸怀震撼呢?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通过这些课文的教学,学生就会受到社会生活美的感染,体验到人物心灵和理想的美,以而受到高尚的洗礼。
三、文本美
文本美是文本本身体现出来的美。它包括结构美、语言美、修辞美、音乐美等。
例如:《乡愁》这首诗的意象随时间的推移而递进,四节诗的内容在不断变化,但各节的结构大体一致,每节4行,4行的字数均为3、10、4、5,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而一节少则3字,多则10字,在变化中追求统一的美的法则,使诗的外形显现出一种既神情气爽又错落有致的美感。用韵时,这首诗随标题押“ou”韵,每节后两行都以“头”字为韵脚,构成“在这(外)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另外,每节第二行“乡愁是……”的四次重复,与四节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叠词的连用,更显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就像音乐中优美而略带忧伤的“思乡曲”。这首诗所体现出来的寓变化于统一的结构美和回环往复的音乐美都是文本本身所具有的。
诚然语文教学中的这种文本美是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来体现其艺术魅力的。这种艺术魅力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在每一篇具有文本美的作品中,都体现着艺术家对美的独特感受,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体验,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较高的审美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应该不断发掘自然美、精神美、文本美的因素,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再现完美的世界,以而捉住学生的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资料:
①《语文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版钱威)
②《语文》(基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