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机制探讨

更新时间:2024-01-30 点赞:23769 浏览:10778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民族教育肩负双重使命,一方面是共性的教育,即要传授普适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以利于少数民族学天生|教育论文网|为合格的中国公民乃至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是个性的教育,即要继续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以培养少数民族学天生|教育论文网|为其民族文化的“活化”传承载体。因此,找到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的平衡点以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便是实现少数民族及其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所在,这也正是本研究的基本出发点。纳西族学校在处理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二者关系的问题上,取得了相对明显的成效,在链接学校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的断裂方面有一定典型性。纳西族文化缘何进入校园?纳西族学校是如何传承民族文化的?其学理依据是什么?有何普适意义?这些都成为本研究的焦点。以往对于二者关系的研究多集中于双语教育、课程开发及多元文化师资等某一侧面,或是做一些简单地理论思辨,缺乏较系统全面的实证研究,这给本研究留出了突破口。本研究以纳西族学校民族文化传承为个案,遵从结构-功能主义研究范式,综合运用问卷、介入式观察、半结构性及非结构性访谈等田野调查法,辅以文献法及比较法,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研究首先对纳西族文化进校园的必要性做了分析;接着从内部要素、外部因素及其相互间的影响方式等方面对纳西族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机制做了剖析,并指出了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继而对纳西族学校如何更好地处理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关系的问题进行了理论思考,并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经验作了比较以资鉴戒;最后,对纳西族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机制的完善作了反思并提出了具体建议。本研究以为|教育论文网|,在现代化语境下,纳西族文化进入校园传承有其必要性。一方面,纳西族文化是其独特生态系统的产物,表现出交融性、独特性与开放性等特征;纳西族文化的传承过程也正是其通过对纳西族人生存与适应技能的培养,民族凝聚力、集体意识的养成等方面实现对纳西族人濡化教育的过程。这为其进校园传承提供了客观条件与依据。另一方面,纳西族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生存基础,其传承的固定空间被打破,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困境。因此,将纳西族文化纳入校园是对文化断裂的接续传承。从其传承机制的内部要素来看,纳西族学校民族文化传承主要有三种途径,即课程开发、课堂教学以及团体活动。其中,课程开发的主体主要为纳西族文化方面的研究职员、专家和一线教师,其内容主要涉及知识普及型文化和展示型文化,从类型来看,主要有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潜在课程;课堂教学中的民族文化传承方式主要有单独设科和学科渗透两种类型,研究表明,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教育者的意识和素质对课堂教学中民族文化传承有明显的影响;团体活动主要是对技能掌握型文化以及活动娱乐型文化的传承,通常以举办各种兴趣班、兴趣小组、组织艺术团以及开展各种主题活动的方式进行。以上三种模式是在科学规划、科研工作及相应管理的助推下运行的。纳西族文化传承与普适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之间形成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从外部因素来看,社会环境、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持都对纳西族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有一定的影响。总之,纳西族学校初步形成了“以点带面”、内部要素与外部因素协力互动的民族文化传承机制。研究发现,纳西族学校民族文化传承在培养学生民族认同感、链接学校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促进纳西族教育改革及拉动纳西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材偏重“知识传授”缺乏“层次体系”;师资匮乏;评价制度中民族文化的“失语”;保障体系不健全;学校内部要素间配合不够,校际间的互通不足等。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国内外民族学校教育改革的经验及相关理论,本研究提出纳西族学校教育应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一是“国家与地方”的平衡;二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三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本研究以为|教育论文网|,在现代化进程中纳西族教育应基于文化“位育”思想,重新定位:凸显对民族学生个体发展的人文关怀、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诉求、形成纳西族学校教育中民族文化的“种子式”、“基因式”传承机制。据此,本研究建议从完善民族文化课程开发机制、注重教师多元文化素质的提升、拓展学科教学渗透民族文化的空间等方面着力,秉持公正、公道、科学的民族文化传承原则,构建研-发-教一体化的纳西族文化学校教育传承体系。本研究综合运用教育学、文化学、人类学及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来探讨学校教育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的关系问题,对于了解纳西族教育现状,探寻民族学校教育中普适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与民族文化传承有机融合的路径,重新定位我国民族教育的发展方向等问题都是有所助益的,对于拓展研究视角,丰富民族教育理论也有一定贡献。当然,本研究提出的一些具体政策层面的构想与建议,尚需在实践中检验。【关键词】:纳西族文化纳西族学校教育文化传承机制文化“位育”
【论文提纲】:摘要7-9Abstract9-13导论13-31一、问题的提出13-14(一)我国民族教育"技术化退化"现象审视13(二)纳西族学校民族文化传承何以初显成效13-14二、概念界定14-16(一)民族文化15(二)文化传承15-16(三)机制16三、文献综述16-25(一)民族文化传承理论研究16-19(二)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研究19-22(三)纳西族教育及其民族文化传承研究22-24(四)对已有研究的述评24-25四、本研究的基本设计25-31(一)研究目的和意义25-26(二)研究内容26-27(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27-29(四)创新点及不足29-31第一章纳西族文化进校园的必要性31-79一、纳西族文化述略31-56(一)纳西族独特的文化生态环境31-45(二)纳西族文化的特征及传承模式45-56二、纳西族教育的文化溯源56-71(一)教育——文化的传承56-60(二)"内源于生活"的丰富教育内容60-67(三)"寓融于活动"的独特教育形式67-71三、纳西族文化进校园:从断裂到传承71-79(一)纳西族文化确当|教学论文范文|代传承困境71-74(二)纳西族文化进校园的依据74-79第二章纳西族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的机制分析79-119一、纳西族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的现状扫描79-83(一)纳西族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状况概述79-82(二)纳西族学校所传承民族文化的类型分析82-83二、纳西族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的机制解读83-112(一)分析方法概述83(二)课程开发中的纳西族文化传承83-93(三)课堂教学中的纳西族文化传承93-99(四)团体活动中的纳西族文化传承99-102(五)纳西族学校民族文化传承内部要素间的关系102-104(六)纳西族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的内部环境及其相互关系104-106(七)纳西族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的外部环境及其影响分析106-109(八)纳西族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的机制109-112三、纳西族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的成效分析112-114(一)培养了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知识的兴趣,利于其民族认同感的形成113(二)链接了学校文化与校外文化,开辟了纳西族文化传承的新路径113-114(三)丰富了纳西族学校素质教育内容,促进了纳西族教育改革114(四)拉动了纳西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114四、纳西族学校民族文化传承中的问题114-119(一)教材偏重"知识传授",缺乏"层次体系"115(二)民族文化传承师资不足,教师专业素质堪忧115-116(三)评价制度缺乏"弹性",民族文化"失语"116(四)资金匮乏,保障体系不健全116-117(五)学校内部要素间配合仍不够,校际间互通待加强117-119第三章纳西族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的理论思考与鉴戒119-159一、纳西族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的哲学基础119-133(一)人的复杂适应性与非特定性特征119-122(二)文化与教育的关系122-127(三)文化传播与教育127-133二、纳西族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的理论支撑133-139(一)文化"位育"133-134(二)文化的断裂与链接134-139三、纳西族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的多方鉴戒139-156(一)多元文化教育理论解读139-146(二)多元文化教育政策的"他山之石"146-154(三)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与政策的启示154-156四、纳西族学校教育应正确处理的几对关系156-159(一)"国家与地方"的平衡156-157(二)"传统与现代"的融合157-158(三)"共性与个性"的统一158-159第四章完善纳西族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机制的建议159-175一、对纳西族学校教育定位的反思159-165(一)凸显纳西族学校学生个体发展的人文关怀159-160(二)注重纳西族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诉求160-161(三)纳西族学校教育的应然定位思考161-163(四)纳西族教育与社会整体互动发展之关系思考163-165二、纳西族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机制的未来展望165-175(一)完善纳西族文化课程开发的机制166-168(二)提升教师的多元文化素质168-169(三)拓展学科课堂教学渗透纳西族文化的空间169-173(四)秉持公正、公道、科学的纳西族文化传承原则173(五)构建研-发-教一体化的纳西族文化学校教育传承体系173-175结语175-177参考文献177-185附录185-193附录一185-186附录二186-188附录三188-190附录四190-193后记19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