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指、播散与颠覆:福克纳“斯诺普斯三部曲”之解构主义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13 点赞:13471 浏览:500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扎根于美国南方那片“邮票般大小的故土”,福克纳(1897-1962)用特有的主题和文风构筑了承载着现代意识的文学大厦。耕耘文坛近四十年,其大量作品广为流传,深受学界和读者的喜爱。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福克纳的不求定解:他既钟情南方又放眼世界,既反映人物心理又探究营利谋生,既描绘种族差异又渴盼各族融合,既精于实验又不忌重复,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正是由于福克纳的多面性才使得本文的解构主义研究成为可能。本文以语言、文本和哲学为切入点,选取《村子》、《小镇》和《大宅》组成的“斯诺普斯三部曲”,以每部小说独立成章的结构论述福克纳小说中的解构主义特征。论文的引言部分着重回顾了三部曲在国内外的研究,论述解构主义的内涵及其在三部曲中的体现,阐释论文的基本论点并勾画|语文教学论文|文章的框架。为避免重复和论述简便,论文将解构主义的三个方面与三部作品分列研究。第一章题为“活动|教育教学论文|的符指:《村子》解构”,重点探讨《村子》中语言的解构特征。作为首部曲,《村子》幽默诙谐中不乏解构。通过解放能指与所指,德里达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符号指称意义。福克纳对其语言的实践也异曲同工:《村子》分别从延异、替补和隐喻三方面展示其解构威力。首先,体现在符号内部的指称活动|教育教学论文|上,延异对符指的核心内涵进行了颠覆。《村子》的主人公弗莱姆乍一露面,就用他的姓名和装束对法国人湾的现有秩序进行了解构;痴人艾克模糊话语却道出了斯诺普斯的背后玄机;尤拉看似人之焦点实则渐离轴心;拉特利夫名为“邮政服务”般的可靠,实则利益缠身。其次,表现在符号间的意义活动|教育教学论文|上,替补颠覆了传统的符指边界。主角弗莱姆被其他的族人所替补,孰主孰次,难以界定。艾克与母牛的隐情动人心魄,而人间爱情却为物所困,孰是孰非,难以言表。第三,表现在符号意义的转移上,隐喻解放了符指。福克纳对隐喻的频繁使用表明他以为|教育论文网|语言布满|英语教学论文|着偶然性。《村子》中的专有名词的如弗莱姆、明克和尤拉都可以作为隐喻来玩味;动物形象的反复出现也扩大了能指与所指的自由活动|教育教学论文|;君主与弗莱姆的一段对话更是隐喻丛生,充分展现了符指的活动|教育教学论文|性。第二章题为“文本的播散:《小镇》解构”,重在研究小说的文本性。播散不同于一词多义,它彻底打破作品界限,让意义的播散弥漫开来,形成一种开放状态。因此,播散性让一切作品都成为文本。本章从文本间、文本内与文本外三个范畴来探究《小镇》的文本播散性。首先,文本间的播散主要考察小说与姊妹篇以及其他约克纳帕世系作品间的传播与消散关系。《小镇》与《村子》间的文本关联类似pharmakos与pharmakon间的关系,分别表现在二者的叙事手法上和尤拉的社会地位上。《小镇》与《大宅》的文本传播与消散在墓碑场景的三个版本与琳达的教育上得到充分体现。《小镇》与“人头马铜像”间的文本关系反映在对弗莱姆和黑人角色的处理上。其次,文本内的播散研究《小镇》内部的各种文本张力。在对事实与真相相互关系的处理上,《小镇》与解构主义的理念不谋而合。“解构不提供任何真理,在读解与创作实践中,指望得到真理的人只会陷入死结。”第三,《小镇》的文本外播散指的是小说与它对其他文本的引用。这种对神化、圣经和经典文本的直接与间接引用将内视文本拓展为具有播散性的互为参照的开放文本,从而解构了传统的文本理念。第三章题为“颠覆后的存在:《大宅》解构”,研究小说中的人物如何应对的苦困的生存状态,藉以展示解构后的自由存在。首先,明克是小说中一位布满|英语教学论文|争议的人物:受生存与现实所困,他用极真个|教学论文范文|手段颠覆了象征着在场形而上学的上帝(“OldMoster”)与各方势力(“them-they-it”)。尽管尝试了各种方法来挽回局面,然而一切都于事无补,明克终极亲手杀死了堂兄弗莱姆。福克纳对于明克的刻画摆脱了传统的道德窠臼。不仅琳达、盖文和拉特利夫都对他网开一面,邻近尾声时作者用意识流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明克颠覆旧秩序后获得完全自由的心境。再者,深为家庭与友情所困的琳达,身心俱损,先后为四位亲友抛弃。在幼年失父、少年丧母、青年丧夫、中年失友之后,她开始自主独立,用自由选择颠覆了混沌的现实。在失聪之后,她用书写解构了传统的声音世界,这充分展示了解构主义对于“声音中心主义”的颠覆。第三,作为三部曲之焦点人物的弗莱姆也是集矛盾与颠覆与一身:他既精于牟利又散尽千金,只为三尺墓碑;既不择手段逐名趋利又面对口,毫无反抗。弗莱姆的死是意义消解(de-signification)的必然。意义消解通常有两种形式:返义(anasemia)与去题(anathémes)。前者指的是无谓回返后的意义亏空,在弗莱姆身上主要表现为晚年的停滞状态。早年的一切名利于他来说似乎毫无意义,与其无谓重复,不如颠覆自己,静待毁灭。后者好似一艘清淤船,弗莱姆的存在的意义与内容早已从内挖空。通往名利场的路上,世事变幻与人心向背也使得他的生存毫无意义,死亡是这一意义真空的最好选择。通过对于“斯诺普斯三部曲”的解构主义研究,可以看出,福克纳带给读者的是关于语言、文本与存在的新的思考。首先,福克纳既待语言如生灵:饱含意义的符号在出生后便鲜活有力,有的延异,有的替补,有的互喻;又视语言为:谨小慎微,唯恐其爆裂开来,无从收拾。其次,福克纳不畏重复与修改,这是由于他深知文本的生命不是静态的,只有播散的、开放的文本才更有活力。第三,对于三部曲的解构也可以更好地理解福克纳的生存观。第四,“斯诺普斯三部曲”的自我解构反映了福克纳后期作品的后现代主义倾向。【关键词】:福克纳斯诺普斯三部曲解构符指播散颠覆
【论文提纲】:Acknowledgements4-5Abstract5-9中文摘要9-13Introduction13-27ChapterOneTheHamlet:SignificationinMotion27-581.SignificationinMotion:SaussureDeconstructed27-292.IntrasemioticMotion:DifféranceinTheHamlet29-423.IntersemioticMotion:SupplementinTheHamlet42-534.TranssemioticMotion:MetaphoricityinTheHamlet53-58ChapterTwoTheTown:TextinDissemination58-881.DisseminationandText58-622.IntertextualDissemination:TheTownanditsYoknapatawphasisters62-753.IntratextualDisseminationinTheTown75-804.ExtratextualDissemination:TheTownandItsAllusions80-88ChapterThreeTheMansion:ExistenceAfterSubversion88-1181.Existencedeconstructed88-912.Mink’sSubversionof“theOldMoster”and“them-him-it”91-983.Linda’sSubversionofHerGeneralissimos98-1094.Flem’sSubversionofHisOwnExistence109-118Conclusion118-126Bibliography126-134Appendix:TheFamilyTreeoftheSnopeses134-13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