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浅谈浅谈生物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4-12 点赞:19370 浏览:840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过于重视课本知识,忽略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今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生物教学 创新能力 氛围 求异思维
1998年11月24日,主席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时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创新的核心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越来越重要。笔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去做:

一、营造宽松氛围,唤起创新意识

创造性才能的发挥离不开创新动机,它与课堂环境密切相关,课堂气氛、轻松、师生关系和谐,有助于开拓学生思路,展开多向思维,诱发出创造动机,创造性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意愿和选择,爱护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把学生看成自立的人、有潜能的人,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生物的心理自由,从而建立敢于开口,敢于质疑,敢于说“不”的课堂氛围。
要创设这样的学习氛围,必须改变以前的教学方法和观念,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教学过程中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敢于对课本知识和老师的教法提意见。
如教《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一课时,我提醒学生:不要迷信课本,课本由于出版的时间比较早,有些知识不太准确,你们大胆质疑,找出它的不妥之处。学生再三思考,果然提出了疑问:“我在电视上了解了科学家在长江流域观察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发现白鳍豚,所以我推测白鳍豚已经灭绝了,但是我们课本上的资料说现在白鳍豚还有几十头。”
怎么解决?首先肯定该学生的做法敢于结合自己课外了解的知识对课本的知识产生怀疑,不迷信课本;其次利用这个契机让学生了解判断一种生物是否灭绝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提倡自主学习,促进创新思维

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依赖于学生主体性的充分体现。主体意识是让学生尊重自己的思维,坚持自己的正确见解,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并运用语言载体显现。学生学会质疑、释疑,就是创新能力的一种展示。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呢?
培养自主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形成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各种方法和调动各种媒体,调动各种因素,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人人情绪高昂、思维活跃,这样就会很容易地碰撞出创造性的火花。如在讲授《人的性别遗传》开始时,播放小品《超生游击队》片段你说他们这胎会生个男孩吗?关于“生男生女关键在于谁”的问题,夫妻二人各执一词,相互埋怨。你认为他们谁说的有道理吗?这样的引入就使学生想知道为什么,并怀着极大的兴趣来学习生男生女的奥秘。有了浓厚的求知兴趣,学生的精神生活才会丰富,思维才会灵活、多变,这就为唤起创新意识和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在创新能力上做学生的引路者。现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总是凌驾于学生之上,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不许学生质疑课本知识,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式,了解学生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自我意识等个性心理结构。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根据学生的客观论文大全www.618jyw.com
实际情况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大的发挥。例如我曾经听过的一节生物课,当老师讲到鸡卵的结构时,突然一位学生问:“老师是先有鸡还是先有卵?”当时这位老师停顿了几秒,装作没有听见然后继续讲课。这位老师的做法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也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求异思维又称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所谓求异思维,就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索多种答案的思维,其主要特点是求异与创新。
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不依常规从多方面寻求答案。长期的发散思维训练可以摆脱思维的僵化、刻板呆滞。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三个主要特点。流畅性是指智力活动灵敏迅速,畅通少阻,能在较短时间内发表较多观念,是发散思维的量的指标;灵活性是指思维灵活,触类旁通,随机应变,不受功能固着、定势的约束,因而能产生超常的构思,提出不同凡响的新观念;独创性是指思维具有超乎寻常的新异的成分,因此它更多表证发散思维的本质。如讲授《人的生殖》一课,讲到人的发育起点是受精卵时,有位学生突然站起来问:“如果把受精卵植入到男性的体内,男人会不会生孩子?”刚一提问,课堂上马上哄堂大笑,我等他们笑过之后说:“这位同学问得非常好,让我们一起讨论一下这位男性会不会生孩子呢?”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有的说行,有的说不行。最后总结男性即使有受精卵但是没有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也是生不出孩子的。

四、重视生物课堂中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下,许多教师己形成了以验证实验现象和培养实验技能为目的的实验教学模式。现在的中学生物实验教学重讲授实验,轻实验过程的研究。而新的生物学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实验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手机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讲授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有个实验小组提出:“冬天温度较低,为了节省实验时间,能不能用热水代替冷水来进行隔水加热?”经过讨论有的小组说能,有的说不能。我最后笑着说:“我也不知道能不能,那你们就来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吧!”实验结果显示使用热水确实能节约叶绿素脱色的时间,通过学生的亲自实验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充分挖掘创新教育素材,优化生物课堂教学结构,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成功经验,一定能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李继秀、汪昌华、陈庆华.《教育理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第四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