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投掷试论投掷教学共性

更新时间:2024-04-11 点赞:30583 浏览:1430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009-9328(2013)10-000-01
摘 要 本文是遵循田径教学运动技能形成的一般规律,根据人体生理特点和技术动作的结构,着重探讨投掷教学的共性,认为抓住共性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规律 共性 投掷技术
田径运动教学应该遵循认识事物和运动技能形成的一般规律,教师应着重研究同类教材的共性,抓住共性的特点进行教学,就会更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投掷类教学的共性是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理特点、正确的用力顺序、超越器械的意义、鞭打动作对出手速度的影响及头部动作对整个投掷技术的影响。如下教学体会,供读者参考。

一、投掷技术的生理特点

在投掷中要求以最大的力量和最快的速度把器械掷出,这就要求肌肉必须以爆发式收缩来完成工作。同时要求对抗肌群有较好的放松和高度的协调能力。此外,肩关节和腰椎关节的灵活性也非常重要。由于快速旋转动作要求身体在稳定平衡中完成,这就要求前庭分析器具有一定的机能水平。
投掷运动对植物性器官的机能影响不甚明显,投掷练习后脉搏和血压的变化都不太显著。因此为了使身体获得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全面身体训练,以提高植物性器官的机能水平。

二、正确的用力顺序

投掷运动是全身必要的肌肉的总动员,腿部力量,迅速而有力的腰部旋转力,肩带和上臂的力量,指腕屈肌的力量,这些部分在一瞬间共同协调完成动作。肌肉用力是应按人体解剖学的特点依序进行发力,一般是从大肌群先发力,然后中、小肌群相继用力,才能在最后末节用力时产生最大的速度。投掷技术应该是先伸髋然后向两头扩张,向下是伸髋——伸膝——伸踝——末指用力。向上是伸髋——起体——挺胸抬头——挥臂鞭打(末指用力)。支撑躯干、上肢和投掷器械使之保持稳定平衡,主要是股四头肌的静力工作。使髋关节伸展和扭转,以及使骨盆扭转的肌肉群,是耻骨肌、短收肌、大收肌髂腰肌和阔筋膜张肌等,右侧是近侧支撑,左侧是远侧支撑,和骨盆同时从右向左沿逆时针方向扭转。这就是投掷项目中最后用力技术共性规律,在教学中应抓住这共性的规律,让学生反复体会用力顺序。

三、超越器械的意义

身体超越器械是所有投掷项目的技术要求。超越器械的目的:一是加大器械的工作距离;二是预先拉长有关肌群为获得最大肌力创造条件。因此在投掷时,在成先驱性动作阶段里,主动地使助跑(或滑步)的直线速度或身体的旋转速度大于器械速度,把器械最大限度地留在后面,目的是为紧接着的功能性动作做好准备。
身体超越器械的意义在于,在完成先驱性动作之后,保证了肩关节屈肌和腹部肌肉的充分拉长和紧张,更有利于发挥它们的爆发力。同时肩关节和肩带的充分后伸,也可以加大前屈时的角速度,这就更有利于进一步加大投掷器械的线速度。所以,身体超越器械是投掷技术中必不可少技术要领源于:本科www.618jyw.com

一、在教学中应加以重视。

四、助跑与最后用力的衔接

最后用力是投掷技术的重点,助跑与最后用力的衔接是投掷技术的难点,在教学中应加以重视。器械出手的初速度是由助跑速度和最后用力的出手速度构成。这说明助跑与最后用力的衔接的重要性,那么如何使助跑时所产生的速度用到器械上去呢?做好这个速度的转化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抓住两脚落地的间隔时间,时间越短越能为转化提供有利条件,所以在教学中要采用有效手段加以强化,为加强节奏感可采用各种信号来建立。
(二)注意最后发力的时机,它直接影响能否搞好转化速度。最后用力是左脚未落地之前就开始的(右手投掷为例),反之耽误了时机,就会脱节。
(三)注意左侧支撑,它在投掷中关系到能否使动量转移与力量集中到器械上。强调左脚积极快落,左脚有力撑地,使水平速度快速转移到上体、器械上,左侧支撑制动有利于超越器械,使人体重心与器械逐渐上升。

五、左侧支撑

投掷中为了获得尽可能大的爆发力,一是加大工作距离;二是要充分动员有关的肌群并预先拉长和快速收缩以产生最大的力量。为此在投掷技术中的最后用力阶段,应表现出髋轴和肩轴的相互超越和及时而稳定的左侧支撑,这样可以增加器械的工作距离,同时也增大躯干对器械的作用力。因此在教学训练中要重视转体与送肩的动作,才能正确做好左侧支撑。
六、鞭打
人们都见过驾车的驭手,抡起手臂甩动长长的鞭子,突然抖动手腕,鞭子也随之制动,鞭稍的速度越来越快,这是什么原因呢?根据动量守恒理论,在系统的内力作用下不能改变系统的总动量,只能实现动量的转移,在各物体间或物体各部分之间传递动量,改变物体间的机械运动。同样,我们在投掷教学中也要求学生掌握鞭打式的技术。
我们可以把从脚到上体看成是鞭子的把手,把投掷臂的手指看成鞭稍,左脚的及时制动,让其下肢的速度转移到躯干上去,投掷臂的及时制动又能把速度再转移到器械上去,依次加速形成最大的初速度,使持器械的手指在最后能做出积极的鞭打动作。根据动量守恒原理,因为躯干的质量大于上臂的质量上臂的质量大于前臂的质量,前臂的质量大于持器械手的质量,加上各环节积极主动鞭打,肌肉进行爆发式收缩,各环节增加的动量和初始动量一起往末端环节转移,持器械手的速度就更大,这就是人体做鞭打动作和甩鞭子的共同之处。
以上几点为投掷教学中的体会,是各项投掷教学的共性问题,抓住共性教学,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解长青.投掷运动中人体对器械做功分析及力量训练原理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13.
李世昌.运动解剖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4] 邓树勋,王健,乔德才.运动生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