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习作构建生活广角,积累习作动力源

更新时间:2024-01-30 点赞:29239 浏览:1330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现状分析——习作动力源的缺失

小学生的习作历程最早从低年级的写话开始,之后逐步走向中高年级的写片段、写整篇文章,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从三年级开始的起步作文阶段时,我们老师会发现某些孩子在写作方面存在习作动力不足的问题,甚至出现了一些孩子怕写作文的现象。为什么这些孩子缺失了小时候勇敢表达的兴趣,而会畏惧习作呢?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有时候我们要求孩子表达(写或说)的主题与他们的真实生活关系不够密切,我们老师还没有为孩子的习作创造足够的促使其积极表达的机会,或者是这样的机会或者空间明明存在在孩子的生活中,但孩子没有意识到,而老师作为引领者,也没有意识到,结果就让这样的机会或空间与孩子永远没有重逢的机会,孩子也就在这种对生活的不敏感的认知状态下错失了很多体验、感受的机会。新课标中对于起步阶段的习作提出了将培养孩子习作兴趣放在首位的要求。兴趣是孩子习作的内在动力,没有兴趣将没有习作的动力源。那么,如何催生孩子的习作动力呢?我认为,建立孩子真实生活与习作的内在链接很重要。即老师通过不断引领或帮助孩子创造习作的机会,帮助孩子构建感兴趣的可供习作的生活平台。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就是习作,习作就是表达真实的生活体会。

二、实践尝试——构建生活广角

结合苏教版三年级教材中习作的视角,我们会发现:起步阶段的习作主要是以认识自我或同伴、创编童话(提供文字或图片)、观察自然(动物、水果、景物)、研究小报告等。旨在通过多角度的体验让学生在习作中拓宽眼界,培养习作兴趣。虽然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大方向,但在实践中,需要我们老师结合本班学生生活的特点,重新构建一些能催生学生习作源动力的真实的生活空间,给他们习作提供广阔的视角系列。

(一)投其所好,指引式构建

结合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感兴趣的人物、事物(如最亲密的小伙伴、最爱吃的食物等),引导他们主动去观察,发现这些人或物的特点,这种在兴趣的驱动下、在老师的指引下由学生积极参与的构建我把它称为指引式构建。我们根据处于起步作文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了这样的“最爱”主题习作系列:我最爱的水果—我最爱的动物——我最爱编的童话故事——我最爱的小伙伴。这些主题中涉及到的事物都是学生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也许,在我们老师没有引导他们去观察、发现之前,学生是不知道这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都可以成为他们习作的对象的。很多孩子都喜欢昆虫或小动物,但很多孩子可能平时细致观察得比较少。下雨过后,校园里出现蜗牛是很正常的事情,我抓住了这次机会,让学生下课后观察雨后花坛边的蜗牛,在观察过程中,以前从没仔细看到的很多惊喜一一呈现,在课堂上你一言我一语的迫切交流中孩子们对蜗牛有了深入的了解。孩子那种迫切想向他人倾诉发现的愿望就是他习作的最好动力源。于是有了他笔下可爱的蜗牛:蜗牛有四只触角,前面两只短短的,后面两只长一点。蜗牛的壳是土的,就像螺丝大小的奖杯。如果你用手去碰蜗牛的触角,它会立刻将头钻进贝壳,在过一会儿,它以为没事了,才会慢慢地伸出头来源于:大学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蜗牛背着“铠甲”一样重的壳,爬起来慢慢吞吞的。你们看过蜗牛“翻车”吗?我看过。它们“翻车”的时候,会两三个一起“翻车”。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投其所好的指引式的生活二次构建,拥有了一份发现的快乐,拥有了一种表述真实生活的需要。

(二)需求分析,创生式构建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学校生活的期待不一样,但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非常喜欢学校或班级层面开展的一些活动,他们会在这些活动中释放出真实的自我,彰显个性,获得丰富的体验。如果我们能开展学生喜爱的活动,给予学生充分参与活动的机会,这种活动就是我们构建出的学生生活,我将这称为创生式构建。结合中年段孩子合作意识薄弱以及对游戏竞赛类活动很感兴趣的特点,我们开展过两个班级层面的人人都得到参与的活动,“轿夫抬猪八戒”和“吹鸡毛比赛”,活动中,孩子们全身心投入,小脸涨得通红,有兴奋,有懊悔,有互相责怪……各种情绪,五味陈杂,每个人的体验都不一样。有了具体活动的支撑,有了充分的体验,学生写作时非常顺畅,他们非常乐意与大家分享自己参加活动时的体会,这种经验、体会的分享愿望不就是最好的习作动力源吗?同时,孩子还会将活动的情况转告父母或朋友,这又产生了对刚刚经历过的生活的回顾。只要是孩子们津津乐道的事件,他们就不会惧怕将其写下来。其实,除了学校活动之外,这种基于学生需求的创生式构建还可用于对学生家庭生活的影响,如家庭小岗位体验等。
以上两种构建生活广角的模式是以一个老师的角度从所构建生活与学生的关联度来划分的,是我对习作教学中激发学生习作动力的一些尝试的总结。这是一种现实的努力,这种努力最终是为了追求习作教学的理想境界之一,那就是:经过了习作动力源的积累之后,学生不再需要老师帮助其构建生活广角,而是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习作动力系统。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