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简约语文教学在简约

更新时间:2024-01-31 点赞:28030 浏览:13097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的本。”为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要摒弃复杂、繁琐,倡导简约,在教学中要注重以下几点:

一、教师精备少讲,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我感悟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听一位历史教师上课时,因为课太精彩了,而忘记了记录。课后苏霍姆林斯基问这位教师是如何备课的,这位教师说,他一辈子都在备这节课,可见备课是何等重要。语文教师备课不是简单地抄现成的教案,而是要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学生,搜集资料,精心设计练习,尤其是自己要认真地、反复地读书,只有自己把课文吃透、领悟深刻,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高屋建瓴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生动、有效地学习语文。于永正曾说:“我每次备课都要先埋头读书,读呀,想呀;想呀,读呀……什么时候读出门道来了,什么时候兴奋起来了才肯罢休。只要我读得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那就意味着教学的成功。”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课堂上,教师不要以为学生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你说,对学生什么都不放心,把课文从头讲到尾,一堂课一言堂。学生读书时间少,教师提的问题多,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穷于应付教师的提问,被迫做听众。苏教版教材总编张庆先生曾把学生、文本、教师三者的关系作了形象的比喻:“学生和文本是一对恋人,教师是媒人,教师起着介绍人的作用”。在教学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读书,自主学习,自我感悟,走进文本,在与文本交流中擦出思维的火花。有时学生还没有把课文读通,教师就让学生谈感悟,此时学生所感悟的内容必然是片面的、肤浅的,长期以往必将导致学生浅尝辄止、浮光掠影的不良学习习气的形成。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他们感悟的东西即使浅显、幼稚,有时甚至在认识上有时偏颇,但是这毕竟是学生自己的领悟。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对学生的感悟要鼓励、要肯定。学生存在差异,个性迥异,感悟的东西肯定不

一、教师不应强求一致,整齐划当然必要的矫正是应该的。

二、课堂教学要务实,拓展要有度

课堂教学要真实、朴实、扎实。时下一些公开课追求表面上热热闹闹,手段的现代化,形式的多样化,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语文教学就是要教学生扎扎实实地识字、写字、读书、作文,着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学生写好字,教师首先要写好字,对书法有所了解。要指导学生端端正正地写字,写出端端正正的字,教师在板书、批改作业时要力求做到字迹工整美观,从而影响和带动学生写好字。教学生读好书,教师要喜欢读书,会读书,把文章读得绘声绘色、声情并茂,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学生才能喜爱读书。教学生写作,教师最好能写些文章,明了写作常识和技巧,这样指导学生写作文就不难了。
现在语文教学讲究生成,一些教师不管有没有必要,能不能生成,每节课都要搞生成,有的节外生枝,有的牵强附会,有的离题万里,有的无中生有,这些名曰“生成”,实则喧宾夺主,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学生注意力的分散。教师在引导学生读书、感悟时应紧扣文章中心,围绕“听、说、读、写”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习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和社会,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习惯成自然,教是为了不教。学文如聚沙,功到自然成。语文能力是靠长期读书积淀而形成的。所以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和习惯,这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
如何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和习惯?首先从教师做起,教师要喜欢读书,读文学书,且要做朗读者,为学生做好榜样。德国一位作家指出:“老师朗读的声音是学生永久的记忆。”任何美妙的录音都不能代替老师的朗读,因为老师的朗读是有感情的、温度的,能把作品中蕴涵的东西最直接、最生动地传递给学生,以至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留下深深的烙印。于永正曾经说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会使学生借助听觉形象进入文章的意境,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从而使他们产生学习、探究的需要和兴趣。”
有一位语文教师,当他发现班里的孩子不爱读书时,就想出一个办法。每天晨读时,他都会捧上一本文学名著非常投入地阅读。读到高兴时,他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读到伤心处,他会泪流满面。几天过去了,孩子们围着老师争着看老师读的书,后来在这位教师的影响下,孩子们纷纷跑图书馆、新华书店,弄来自己喜欢的书读起来。这位老师还开展了一系列读书活动,班级读书的氛围就这样营造起来了。教师要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各类书籍,并且并做好指导,逐步培养学生读书兴趣。
在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的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坚持写学习、生活、社会实践活动日记,要求学生讲真话,述实事,抒真情。教师要实事求是,不要好高鹜远,提出过高的脱离学生实际的要求,否则学生就会把写文章当成负担、任务,导致他们说大话、套话、假话、空话。写作训练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还要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想方设法让学生想写、乐写、会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古今学者说:“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如果诗人是“功夫在诗外”的话,那么学生则是功夫在课外。生活是一本百科全书,社会是一所大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社区,感悟生活。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语文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生活之中。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摘自:毕业论文任务书www.618jyw.com
生在生活中接触语文、感知语文、运用语文。例如搜集好的店牌广告、对联,精彩的电视、电影对白;参观人文景点、博物馆、大型企业;参加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瞻仰烈士墓等等;写活动计划书,文明、环保倡议书等等,让学生汲取丰厚的语文营养,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
总之,只要坚持精讲、多读、多写,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会逐步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杨集中心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