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诉求“微时代”网上诉求表达和现实行为模式研究中专

更新时间:2024-03-25 点赞:30981 浏览:1370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互联网和新传媒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社会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舆论信息的放大器,以微博、微信、微电影等为代表的“微传播”方式凭借着超高用户人气推动“微时代”的到来。现行高校如何及时、准确把握“微时代”大学生群体的最新诉求,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畅通高校学生的诉求表达方式,成为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在此基础上研究其对大学生行为方式的影响,对于建立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学生利益诉求机制和舆情快速干预机制也有较大的裨益。
[关键词]微时代 大学生 诉求表达 行为方式
[作者简介]王义全(1980- ),男,江苏泗阳人,扬州大学广陵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江苏 扬州 225009)
[]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0-0177-02
随着互联网和新传媒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社会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舆论信息的放大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通过“微传播”,如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方式来分享成长经历,自由表达个人意见,关注社会发展现状。这个“微阵地”已经成为他们交流的大平台、网络的聚集地和精神家园,“微传播”凭借着超高的用户人气推动着“微时代”的到来。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它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其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在微博上,你既可以作为观众,也可以作为信息的发布者。微信是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即时通信工具,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更快捷、更智能且节省资费。与传统的传播媒体以及网络媒体相比,“微时代”具有传播快捷、内容丰富、操作便捷、彰显个性等更加鲜明的特征。现行高校如何及时、准确把握“微时代”大学生群体的最新诉求,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畅通高校学生的诉求表达方式,成为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而在此基础上通过其对大学生行为方式的影响研究,准确把握网络舆情新动态,对于建立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学生利益诉求机制和舆情快速干预机制也有较大的裨益。

一、引起大学生网上诉求的成因和现状分析

1.大学生通过“微传播”进行网上诉求的成因。(1)社会外部环境诱因。社会外部环境包括:国内外重大热点问题、有关国家、民族情感等敏感问题的一些涉及社会稳定的言论;事关学校自身形象和办学声誉的舆情信息;涉及校园突发公共事件以及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等校园安全信息等,这些因素是导致大学生产生网上诉求的诱因。一些大学生群体在相关的诉求话题上显得较为敏感,他们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聚合相关群体并进行滚动式传播,内容不断发散,不断引导群体跟帖、回帖,当信息沉寂时又能激发群体置顶,甚至将信息“加精”——设置为精华帖,引导群体不断灌水继续发散传播。(2)校园常规渠道不通畅。对于青年大学生群体而言,他们一方面理想远大,充满与抱负,愿意为实现奋斗目标而努力;另一方面,在社会转型时期,因社会制度、相关机制的不健全,产生了一定的问题,他们往往不能冷静地思考和理智地分析,表现出心理、心智的不成熟。一些大学生在某一事件(如受到批评、错失机会、显失公平等情况)的刺激下,往往会产生个人压力,而又由于担心、害羞等因素,使得他们不会主动寻求群体的沟通,这就导致诉求的产生。在常规渠道(如师生之间对话交流、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等)不通畅、无法实现即时的沟通与交流后,必然会寻求网络和“微传播”等方式进行表达。(3)组织中出现的行为不当或产生各类利益冲突。学校在教育管理服务学生的过程中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合理性、管理措施的公平性、公正性以及在涉及学生利益中的行为是否得当等因素,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学校甚至相关人员的满意度。满意度较低时,学生必然会寻求网络通过 “微传播”方式进行意见和言论的表达,甚至出现网络聚集、发散传播等现象。
2.大学生通过“微传播”进行诉求表达的现状。(1)即时性与滞后性的矛盾。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青年大学生的利益诉求可谓包罗万象。有的是直接关系到他们学习和日常生活的诉求;有的是学校长期以来没有解决好或者忽视的问题;还有的是由于突发事件所引起的事项。这些诉求和问题往往都具有即时性的特点,需要学校在第一时间针对这些诉求和问题做出处理并即时予以反馈。但当摘自:毕业论文标准格式www.618jyw.com
反馈机制滞后甚至不予反馈时,就会挫伤学生进行诉求表达的积极性,其必然会寻求网络利用“微传播”方式进行表达,甚至有的通过非理性的方式去表达。(2)多样性与单一性的矛盾。学生诉求的内容是多样的,既有教育过程中的问题,也有涉及学生自身的诸如人身、财产等方面的权利。有些学生考虑到自己向学校、老师反映相关的诉求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使他们产生一系列的担忧。而一些高等学校在学生诉求表达机制的构建上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忽视了从学生群体这一角度出发,在诉求处理形式上表现出单一化、简单化,诉求表达的效果也必然大打折扣,日复一日,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化,本来很小的问题也会演变成大矛盾。(3)积极性与偏差性的矛盾。由于一些高校在引导和规范的机制上不到位,导致学生在一些诉求的表达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有的学生存在着对立观念,把学校放在自己的对立面,导致其诉求演变为过分地看重权利,忽视了自身的义务,最终导致权益主张过度,异化了利益诉求;有的学生过多地关注显性权力的诉求表达,如违反规章制度的处分程度、相关的学籍条例、学位授予、后勤保障以及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等,忽视了从更高层次的权益维护和表达的角度出发去参与学校的管理;有的学生甚至采取过激方式进行诉求表达。从校园安全、稳定、和谐的角度出发,势必要求我们将这种偏差性有效地加以引导和规范,这也利于学生利益诉求的全面实现。 源于:毕业论文总结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