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受益分享——让儿童受益一生教育

更新时间:2024-01-17 点赞:5708 浏览:177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众所周知,分享是一种亲社会的行为,是指个体与他人共同享用某种资源。教会儿童学会分享,是儿童足以受益一生的教育。然而,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没有兄弟姐妹与自己分享父母的爱,也很少有与自己同龄的小伙伴,因此,他们的自我意识比较强,缺乏自发的分享意识。
《 林哈德和葛笃德 》是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名著,其中,女主人公葛笃德独特的分享教育方法显示了作为母亲所具有的教育智慧。她的分享教育方法带给我们很多思考,同时也给予了当今家庭教育一些重要的启示。

一、裴斯泰洛齐分享教育的基本观点

《 林哈德和葛笃德 》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女主人公葛笃德的教育方法,历来为人们所介绍和赞颂,当然这也是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的体现。葛笃德是泥瓦匠林哈德的妻子,他们有七个孩子。虽然家境贫寒,但是凭着葛笃德的勤劳善良以及独特的教育方法,他们的家庭生活充满欢乐,孩子们个个都很有教养,赢得县长亚尔纳的高度赞赏。县长以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基础,推行教育改革,兴办新学校,使当地的社会风气焕然一新。葛笃德对儿童独特的分享教育方法,不单单是让儿童把东西分享给别人,而是让儿童怎么把东西分享给别人,是一种心灵的教育。葛笃德的教育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她的教育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身教言教并重,适时进行分享教育

对儿童进行分享教育之前,父母自己应该有一颗善良真诚的、懂得分享的心,还要善于利用合适的情景。葛笃德就是利用节假日及平时祈祷的机会,教孩子有一颗爱心,爱天父基督,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爱自己的贫穷的小伙伴以及善良正直的县长。如“她已经养成了习惯,每逢星期六总要利用晚祷时间,专心地把她认为这个星期里的最重要和最具有启发性的事情,铭刻在儿女们的心上”。 在她的真诚和充满爱心的教育下,孩子们都愿意把自己的面包分给正在挨饿的小伙伴。葛笃德之所以对儿童能进行有效的分享教育,首先是因为她自己就是一个善良而善于践行分享的人,而且身教言教并重,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2.关注分享对象,引导儿童主动分享

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关心真正需要关心的人,让孩子从心里乐意去分享。葛笃德不会刻意让每个孩子必须去帮助谁,刻意和谁分享东西,而是进行恰当的引导。在祷告之后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妈妈:尼克拉,你知道有谁是常常挨饿的吗?
尼克拉:妈妈,有小鲁迪。我今天上他爸爸那儿去过,他简直饿得要死啦;他甚至从地上拔草放在嘴里嚼哩。
妈妈:你愿意有时把你的晚饭让给他吃吗?
尼克拉:愿意,妈妈,明天就让给他,可以吗?
妈妈:对,可以。
尼克拉:我真开心极啦!
……
妈妈这时也问遍了其余的孩子,大家感到快乐的就是各人明天的晚餐都可以送给穷孩子们吃。
葛笃德就是这样,让孩子们发自肺腑地要分享东西给小伙伴,而不是去命令,去要求必须怎么做,这样孩子也会沉浸在自己可以帮助别人的快乐中,是自我价值感的一种满足。

3.树立正确观念,发掘儿童分享智慧

父母要让孩子树立正确的分享观,自己想办法以最合适的方式与伙伴分享。让儿童明白分享不是做给父母看的表面工作,也不是为了得到长辈的夸奖,而形成明显的虚荣心。这是分享教育的价值所在,也是最值得思考的部分。葛笃德对儿女的分享教育是让他们发自内心的,而且分享途径也让他们自己去想,这样每个孩子在分享自己的食物时是那么真心和开心,不禁让许多看到的父母也感动于孩子天使一般的行为。葛笃德的教育对孩子今后的人格发展和个性养成也是很有益处的。

4.鼓励亲自实践,分享自己劳动的喜悦

家长要让孩子适当地参加一些劳动,让他们分享自己劳动的喜悦。家长也应该主动分享一些自己的教育方法和经验。葛笃德认真教鲁迪怎样吩咐自己的孩子们在一旁帮助他,怎么教导孩子注重平时的规矩。她还会让自己的孩子自己学会做家务,比如纺纱,赚一些零花钱,享受劳动的快乐。她也引导别的孩子一起参加群体劳动,这样孩子们就可以分享自己劳动的喜悦,使自己获得更大的满足感了。

二、裴斯泰洛齐分享教育对当今家庭教育的启示

裴斯泰洛齐在《 林哈德和葛笃德 》这本书中,用教育家独有的视角阐释了分享教育的涵义,展示了很实用也很独特的分享教育方法,给予当今家庭教育很多思考和启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分享教育,使儿童养成良好的品格

分享教育是儿童德育的一个方面。德育是一个人全面发展所必须的,在当今社会,一个人的品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不学礼,无以立”。家长应重视孩子的早期分享教育,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对儿童进行分享方面的相关教导,可通过小故事、做游戏或真实情景,有意识地科学地对儿童进行分享教育;留意儿童的主动的分享行为,当出现相应行为时要及时给予引导;鼓励儿童在适当时候自己去分享,包括分享自己的零花钱、小玩具和小秘密给同伴或陌生人,然后谈谈自己分享的感受,根据反馈的信息再采取更恰当的方法。
总之,教会孩子进行分享是让儿童受益一生的教育。一个人懂得分享将来就会懂得体谅别人,帮助比自己困难的人,使自己充满人格魅力,更好地与人相处,从而获得真正的友情。而且分享教育也是德育的一个方面,做好分享教育有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使儿童将来能够更好地成长。因此,家长在儿童早期必须充分重视分享教育,并给予儿童及时有效的引导,使儿童养成良好的品格。

2.掌握合理方法,让儿童真正学会分享

当前研究对教会儿童分享提供了很多实用有效的方法和经验。比如,家长可以经常有意地创造“分享”的情境,可以在假日里带孩子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或请其他孩子来家里做客,让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图书拿出来与伙伴分享;也要对孩子的每个慷慨举动都表扬。如果和伙伴在为玩具发生争执时,要给孩子解释清楚小伙伴是怎么想的,不可强求,对儿童要有耐心和方法。这些方法对教会孩子进行分享都是比较常用和常见的,但不是真正的分享教育。家长可以借鉴葛笃德的教育方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分享观,让孩子从心底去想要把自己的东西给与别人分享。此外,考虑到孩子和家长的自尊心,让孩子自己主动想办法分享,做到针对不同伙伴采用最恰当的方法。分享是让孩子发自心底的善良行为,家长要懂得引导孩子,不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被强求“分享”的,而是孩子自己主动乐于分享。因此,对孩子进行分享教育,父母必须首先要重视教育,多学习科学正确的教育方法,培养教育智慧,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儿童学会分享,保证儿童更好地成长。

3.完善自身行为,及时有效地进行分享教育

身教重于言教,父母是儿童行为的一面镜子。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育一定要自己先做到位。儿童在早期活动中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模仿,当一种行为得到强化时,儿童就会增加这种活动的发生频率。家长可以借鉴葛笃德用“身教”的方式,时时注意到自己的修养和行为表现,以身作则。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自私自利,喜欢把东西据为己有,爱占小便宜,又如何教自己的孩子去分享。同样在教育活动中,儿童的分享行为不明显时,家长也要首先反思自己哪里做得不到位,让孩子学会分享才会有效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家长在对儿童进行分享教育时还要尊重儿童自己的意愿。据资料表明,早期的“分享”行为其实并不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更多的是由于婴儿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你我之间的区分和所有不甚分明而表现出来的。因此有学者认为,实际上真正的分享行为只是到了儿童参与同伴群体生活,与同伴经常性地进行交往以后才产生的。鉴于此,家长应该区别对待儿童出现的分享行为,恰当地予以引导和鼓励,不宜强求。分享不等于事事求教于别人,分辨不清内容或处理不好,就容易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或畏惧心理。
家长必须重视对孩子的分享教育,采用合理的方法,抓住合适的时机,并注意身教言教并重。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
参考文献:
[瑞士]裴斯泰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M].北京编译社,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

5.源于:论文封面格式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