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高职高职数学教学办法探索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4-03-29 点赞:4883 浏览:137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是一门必修课,在教学中要突出数学素质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数学修养的人才。教学上,教师应转变观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承认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专业设计课程案例,尽量将数学知识和实际应用进行联系,这样才能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模式;高等数学;角色转换;数学建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但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数学基础差、底子薄、学习兴趣不高的特点。作为一名高职数学教师,为了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能力,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尝试着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高职数学课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1. 迎合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

高职数学作为公共基础课,如何与专业课结合,怎样与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是亟须解决的问题。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新的定位,我们的专业设置越来越灵活,从而对高等数学课程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目标、方式以及评价等各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2. 学生基础区别较大

目前,我们的学生来源由过去的单一型变为现在的两类四种型:一类是学生生源地,分为北京市生源和外地生源两种;另一类是学生层次,又分为高中与中职两种。学生的多元化导致了他们数学基础的差距较大。

3. 教与学矛盾的不协调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二是教师的教。按照传统的组织形式教学,基础差的学生反映进度快、内容多,有时听不懂,失去学习兴趣;基础好的学生则反映吃不饱。作为教师的感觉是学生基础差别大,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一个人。

4. 评价方式的单一化

长期以来,数学考核的形式是限时笔试,这种规范化的试题容易使学生养成机械地套用定义、定理和公式解决问题的习惯,不便于考核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高职数学教学的探索

1. 教学理念的更新

数学教学中要渗透数学素质的教育和能力的培养,就要进行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转变,从讲授型教学向渗透数学知识转变、从传授解题技巧向培育数学思维转变、从学生被动接受向大家主动探索转变。通过各个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

2. 教材内容的变化

高等数学理论知识很抽象,学生感觉很难接受,适度降低理论难度,采用数学模型把繁琐的理论直观化,让学生易于接受。教材内容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按“必需”和“够用为度”的原则取舍,适度考虑知识的系统性和严谨性,更多地注重实际应用和数学思想与方法。知识覆盖面不宜太宽,应突出重点,淡化数学证明和理论推导,增加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模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教学方法的探索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我们根据所教专业的方向需求,上网查找一些优秀的案例学习,做到有针对性地教学。每节课前,我们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教学风格上,本着“活泼数学,实用数学”的思想,尽量将数学课程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用以打破学生心目中“枯燥数学”的形象。

三、高职数学教学的实践

结合高等数学课程讲述数学史及数学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比如讲到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可以介绍拉格朗日的成长、发展,以及在数学领域的重大贡献;讲到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时,介绍牛顿和莱布尼兹生平简介,他们的发明、创造、成果等。这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具体说来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可尝试以下做法。

1.转换角色,改变已往的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换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首先,作为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独自学习、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其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引而不发。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迷路时,教师应引导他如何辨明方向。当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鼓励他解决问题。再次,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其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例如,在学生争议不休,并且与正确结论之间有偏差时,教师可以说:“能让老师发表一下意见吗?”以和蔼的态度、“商量”的语气、“合作者”的身份,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充满信任的学习环境。

2.以学生为中心,分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仔细观察,做到尊重差异、承认差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打破传统教学观的束缚,注重整体与个体并重,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施教。教师在备课时要因人而异地设计教学环节,做到扬长避短、分类指导。在课堂的提问、新旧知识的迁移、新知识的讲解等方面,都要针对学生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以使能力较强的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中等的学生产生兴趣,能力较差的学生掌握方法。

3.增强教学活力,以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

数学教学要淡化“一言堂”式的知识灌输,从“给出知识”变为“引出活动”,激发学生的数学交流。课堂教学教师坚持“精讲、多设问”的原则,在不同的教学模块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启发引导学生,鼓励学生间的交流与讨论,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学习级数,可以用应聘情形引出:你与几个专业、学历相当的人竞聘一个岗位,你会如何使自己脱颖而出赢得机会?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学生凭自己的认知各抒己见。然后教师给出一种竞聘方案:我是没经验的新手,试用期可以有三摘自:毕业论文免费下载www.618jyw.com
周时间;计酬方法是第一天1分,第二天2分,第三天4分……假如你是面试主管,你会关注我吗?为什么?然后根据薪金引出级数。

4.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大多数职业高中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后,他们片面地认为数学跟工作和生活联系不大,因而有部分学生在数学课上睡觉、聊天、看小说等。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5.考核形式的改革

可引用课程形成性考核与论文相结合的模式,把传统的数学考试改变成数学学习过程的考核。将学生的出勤率、上课活跃度、作业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内容,占成绩的30%。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考核:要求学生独立或小于3人合作,走向企事业单位完成所学知识应用的调查报告或企业生产方案论证报告,在寒假完成,上交后进行论文答辩,以查验学生投入度与数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论文的质量与答辩情况占数学成绩的70%。这一模式的目的是重视平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四、展望与总结

目前,高等数学教学的改革探索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需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充满趣味和活力。教学中,教师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对课程内容可采取“多定性少定量,多讲应用少推导,多自学少讲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思考、研究、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适应新的社会形势的需要。
参考文献:
杨宏林,丁占文,田立新.关于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4,13(2).
张天明.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科学咨询, 2010(5)
[3]张春杰.高职高等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2006 (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