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几点新课标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实现“”统一一些看法

更新时间:2024-01-16 点赞:18731 浏览:7624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为语文的“”。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侧重强调工具性,随着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语文教材重新规划和编写,却又出现了过度重视语文人文性特点的倾向。面对这种情况,作者就中职语文教师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实现“”有机统一这一问题,谈了四点看法。新课标中职语言教学“”统一《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标在确认语言学科工具性的同时,第一次明确提出要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把人文性放在与工具性同等的地位,并指出“”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比原先仅仅定位于“工具性”显然大大进了一步。所谓工具性,是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所谓人文性,是指“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犹如硬币的两个面、一个人的左右手,是紧密相连、无法分割的,作为语文课程的两大特点,它们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辨证统一的关系。一、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受普高扩招影响,中职生源素质逐渐降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导致课堂教学无所适从。就语文学习而言,学生语文素养较低,对语文学科又重视不够,兴趣不高,教师在课堂上很难扩展开来;作为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受影响,出现满堂灌或根据教师自身喜好随意组织课堂的现象。上述情况反映在教学上,就使现今的中职语文教学中出现了明显的“对立”的现象:传统的语文教学死守知识本位体系,又受社会急功近利浮躁心态驱动,把语文直接等同于学习语言文字的工具,片面强调“工具性”,着重字、词、句的训练,主张分段,归纳同一中心思想,将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毫无美感。既扼杀了人文性,也扭曲了工具性;另一方面,如今一些所谓的“课改先锋”在弱化工具性上一路“高歌猛进”,公开课、示范课组织异彩纷呈,各种架空文本和语言,脱离学生的读、写、听、说实践,凭空追求“人文性”,忽略语文的工具作用,语文知识点不能落到实处。那么,在语文课改大环境下,我们教师作为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实践者,如何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呢?二、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和准绳,实现工具化、人文化的有机统一在课程改革下,教师要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和准绳,针对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和现阶段心理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包括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又兼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团结协作精神、发展和完美学生人格的任务。(一)听与读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针对中职学生,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指导和组织学生听读课文,可范读、让学生听读,反复朗读,在听读中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辨识生字词,积累词汇、句式,进而从整体上感受文章的语言,去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学生在掌握必要的语言知识、诸如语音知识、文字知识、词法知识、修辞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语言,感受语言。从而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情感,积淀为语文素养。(二)通过语言训练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在语言的学习与训练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忘记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升学生的人格,这也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文学即人学,教师即人师。文学作品对人的情感的熏陶作用是巨大的。我们的教材中入选的文章有很多是思想性、哲理性与文学性都很强的作品,如《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游泳》等文章,语言生动优美,意境深远。通过不同的文章,让学生的思维与内心去触摸、碰撞作者灵动活跃的内心世界。从而生发出由衷的、真切的感悟,获得心灵的震颤与智慧的启迪。进而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情感、情趣和修养,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三)着力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授之以渔中职学生处于思维迅速发展的年龄阶段,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会知识固然重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的方法则更为重要。在语文教学中,要坚持学生本位的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规律,在走向社会后,服务社会,同时实现自我完善。(四)积极拓展课外学习资源,组织丰富多样的学生活动形式“语文教学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应立足课内,放眼课外,特别是中职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又处于情感丰富期,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组织和调控课外活动,将“课内”与“课外”放在同等地位来规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课堂无所不在,无处不有。如围绕一个课文中的具体问题,让学生课外查找资料,再回到课堂讨论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然习得组织协调、团体合作能力。同时,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教师必须有高尚丰富的人文情怀,刻苦钻研教学业务,不断提高语文素养,提升语文能力,努力找到一条适合自己教学个性的和谐统一的路子。新课标的制定实施,为我们提供了崭新的平台,给每一位教师都提供了自由伸展的空间。面对新课标的教学改革,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争当时代的排头兵,审视传统教育的优与劣,对照新课标,不断“充电”,认真反思,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不断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挑战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积极投身到课程改革中。
参考文献:
中等职业中专语文教学大纲(2009).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郭根福.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演变看语文教学改革的新发展.河北教育,2003,(10).
[5]张华.语文教材中范文编选策略初探.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3,(3).
[6]朱中义.怎样优化课堂人文环境.语文教学通讯,2001,(5). 源于:硕士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