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语文课语文课审美教育学术

更新时间:2024-01-19 点赞:4644 浏览:1420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美育,即审美教育。语文课在审美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形象美、音乐美及思想美,语文比其他学科具有更丰富的审美材料,为语文教师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其它艺术的审美教育也都离不开文学语言的参与,可见文学语言的审美教育功能是非凡的。文学审美教育是其它艺术审美教育的基础。所以,审美教育是语文课责无旁贷的任务。
关键词:审美教育;形象美;音乐美;思想美
1003-2851(2013)-06-0159-01
美育,即审美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审美情操及创造美的能力。我国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语文在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可见,审美教育是语文课责无旁贷的任务。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的特点在于全面充分地反映社会生活。文学艺术能综合反映其它艺术的特点,在某些方面具有其它艺术所无法代替的优点。因此,利用丰富的文学作品进行审美教育是非常有利的。语文课在审美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任何文学作品都离不开形象的塑造。高尔基说过:“文学是借语言来雕型描写的艺术。”这说明了文学在形象美的教育方面与雕塑绘画等艺术有着共同的优点。在文学作品的审美教育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丰富多彩的自然美景,感受人类社会中优美的事物和崇高的品德,揭露和批判腐朽丑陋的东西。学生学了这些作品后,能够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开拓视野,发展智力,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具有区别真伪、美丑、善恶的能力。我国历来就有“诗如画”的说法,就是说语言可以唤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能让读者在头脑中形成具有各种颜色和线条的形象,这些形象虽然不是实在的,但它们的丰富多彩,绝不逊于眼睛所看得见的实物。如《敕勒歌》,诗中描绘了一幅北国草原风光图,即使没有到过北方大草原的人,他们读了这首诗以后,仍然可以感受到草原的辽阔,牛肥马壮,牧民们安居乐业的情景。作者通过运用视觉感受,刻画敕勒草原在雄伟的阴山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美丽,“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个比喻形象生动,使我们感受到既新鲜又亲切,在“天苍苍,野茫茫”的背景下,作者运用了“吹、低、见”三个连贯性动态词语,刻画了这里牧草丰富,牛羊成群的兴旺景象,激发了读者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安居乐业的无限欣慰。
绘画与雕塑等艺术在塑造形象方面虽然有它们的独到之处,但是它们却很难表现事物发展的过程,它们所表现和再现的只是一种静态的形象,而文学作品则能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等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通过对事件的描述,展示矛盾的产生与发展;通过运用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段表现人物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而塑造出一个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通过这些有血有肉而又各具特点的艺术形象,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懂得欣赏评价人物的优缺点,从而获得审美能力。在这方面,语文比其他学科具有更丰富的审美材料,为语文教师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语音作为文学的物质外壳,它和音乐有共同性,音乐中的声乐(歌唱艺术)是以语音的自然声韵和音乐曲调相结合,而文学,如诗歌,则能在语言的自源于:职称论文www.618jyw.com
然声调的基础上,依靠节奏、押韵等手段,充分发挥其音色美。如格律诗,由于有平仄、粘对、押韵等多种手法,更能充分发挥抑扬顿挫各种变化的艺术表现力,在吟咏时能够产生声乐般的艺术效果。唐后主煜的《虞美人》语言明净凝练,韵律和谐优美,在欣赏这首词曲的时候,一方面人们感受到韵律的优美,另一方面也感受到一个亡国之君的哀痛,并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感叹岁月的流逝,往事不堪回首。“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又能给沉浸在往事痛苦中的人们以一种超脱的启示。凡此种种,可以说是文学的审美教育的作用,假如没有文学审美的参与作用,单凭对音乐直觉的感受,那只能是一种较低级的感受。许多交响乐的欣赏同样也离不开文学的参与,这些交响乐或表现田园的优美宁静,或表现山川的雄奇瑰丽,或表现大海的广博浩淼。在我们初学音乐欣赏的时候,都离不开这些具有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的参与。其它艺术的审美教育也都离不开文学语言的参与,可见文学语言的审美教育功能是非凡的。文学审美教育是其它艺术审美教育的基础。
文学作品的音乐美的审美教育功能,一方面可以用曲调的形式表现之,如诗词;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朗诵感受之。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运用高低快慢,轻重停转等语音语调的变化,读出文章的情调与韵味,把学生带进具体的情景当中去感受美。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运用对比,节奏感强,后面又连续用了两个“什么都可以”,朗读的时候声调语速适中,似自言自语,又似与朋友促膝谈心,两个“一定”语调稍强速度稍快,形象而富有表现力地展示了作者面对幽静无边的荷香月色时的超然心态。
《荷塘月色》文中还多处运用叠字,读起来朗朗上口,这些叠字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声音和谐悦耳,富有表现力。总之,要善于引导学生听读,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美,进一步发挥作品的审美教育功能。
培养学生具有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精神也是语文课的教育目的之一。文学作品审美教育在德育方面的优势体现在“寓教于乐”上。周恩来同志曾说:“有人问我:文艺的教育作用和娱乐作用是否是统一的?是辩证统一的。群众看戏、看电影是要从中得到娱乐和休息,你通过典型化的形象表演,教育寓于其中,寓于娱乐之中。”因此,以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他们获得审美感受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树立起良好的审美观和道德观。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