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德育中学数学教学进行德育渗透对策

更新时间:2024-03-01 点赞:6003 浏览:1874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的过程,又是情感陶冶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创设情境渗透德育,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 中学数学教学 德育 渗透策略
数学研究的是空间形式及数量间的关系,它相对抽象而枯燥,不像文科知识活泼、生动而富有情趣。数学教学作为整个教育教学的一部分,自然必须渗透德育。关于这一点,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有明确规定,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需的。数学本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蕰含了德育因素,数学教师应抓住其学科特点实施德育教育。数学学科中各个概念、定理间的联系、发展变化是无穷的。在教学中应根据这些特点,利用中学生可塑性强、思维活跃的发展规律,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平面几何教学中,完成了基础知识传授、学法指导之后,引导学生对一些特殊图形,如: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等几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概念间的联系其妙无穷。同时对这些图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进行比较,认识这些定理的发展变化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一、教师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的过程,又是情感陶冶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学为人师,行为规范”,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学生希望他们的老师不仅是教师、学者,还是长辈、朋友;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人格。教师在与学生日常接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是学生乐于与老师亲近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教师自我所具备的学识、优雅的气质及高尚的品德。为此,不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教师都应满怀,平等地与学生讨论问题,并且做学生求知的引路人和成长道路上的真诚朋友。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好老师,不仅对学生有学习上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具有人格上的感召力。师德高尚,就是一部生动的人生教科书,学生受其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刻的、终生受益的。

二、创设情境渗透德育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是十分必要的,但情境的创设不能随心所欲,一定要处理好广泛性与定向性、探索性与高效性、直观性与思维能力培养的阶段性、生活性与数学性等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问题情境具有生命力,才能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理念。如,在进行“黄金矩形”教学活动时,我给每位同学都发了一张纸片,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把纸片折成一个黄金矩形,看谁折得最快,而且得到的图形最漂亮。一声令下,每个学生都忙碌起来,都非常投入,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作品。当我宣布比赛结果时,获奖的学生异常高兴,用击掌表示胜利。这个游戏,充分展现了学生合作交流、实践体验的学习方式,培养了源于:硕士论文www.618jyw.com
学生的协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三、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而并非强加给学生。例如:在学习初中代数中的一元二次方程时,介绍南北朝北魏时期我国数学家张丘建在《算经》中就对一元二次方程进行了研究,当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又如,在学习初中平面几何中的勾股定理时,介绍我国在公元前1120年,《周髀算经》里就已记载边长按3:4:5比例构成的直角三角形,比西方的毕达哥拉斯的勾股定理早500多年。在课堂教学中,穿插着史实介绍,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既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又能激励学生对数学奥妙的探究。教师应充分发掘出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数学教材里有许多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需要教师深入地挖掘,变为学生可接受的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培养爱国情感。我国古代数学成就辉煌,很多发明都比外国早。如果仅讲这一点,就显得肤浅,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教师应深入地发掘其深层次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教勾股定理时,教师不仅要讲我国发现勾股定理比国外发现的所谓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早500年,而且要讲我国古代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要比国外的简单、优美得多。勾股定理被誉为数学中的两大宝库之一(另一个是黄金分割),现在已发现它有近400种不同的证明方法,连美国第20届总统加菲尔德也给出了一种证明方法。这一切都说明勾股定理有丰富的数学文化价值,反映了我国人民的聪明才智。教师还可以结合勾股定理的证明,简单地介绍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的我国数学家吴文俊研究的机器证明几何定理的情况。学生从这么多的素材中,必能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激起爱国热情。

四、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教学应“与时俱进”,注意把握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以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不仅要发扬优良传统,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充分自由发展”;不仅要教学互动,还要引导学生讨论,建立学生之间的互助协作关系,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盲从、不迷信、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德育教育不能局限于教师的说教,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汲取营养。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克鲁捷茨基.中小学生数学能力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