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浅析思想政治教育范畴

更新时间:2024-03-01 点赞:5719 浏览:2065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成员或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对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而形成的实践活动。在思想政治的本质和基本矛盾的基点上对思想政治的范畴和规律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对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化进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进而可以更好地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基本矛盾;范畴;规律;辩证关系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事物首先必须抓住事物的本质。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最具根本性和基础性的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认识是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详细地分析其本质不仅在理论上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性,更在实践上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把握实践矛盾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和规律。
张耀灿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的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目前,国内学者从“元”的角度出发,从“社会本位说”“个体本位说”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进行了界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刘书林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它主要在做一件事: 把社会的要求规范灌输到人们头脑中去使它转化为人们的认识、情感、意志、信念,并体现在人们的行动之中”。[3]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灌输。郑永廷认为:“我们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作如下概括: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性、具有超越性的实践活动。”[4]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在阶级社会里,表现为阶级性或党性。史木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是一种精神生产实践活动,即所谓“精神产业”。“它的‘产品’首先是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主要是以积极性为标志的人们的精神状态,以立场、观点、方法为核心的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能力。”
因此,纵观上述学者们的研究思路和认识路径,可以概括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本质属性,即目的性、实践性和超越性。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指向性或价值取向性,在阶级社会里,表现为阶级性或党性,它是思想政治教育最鲜明的特性。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 ,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实效性,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与其他实践活动的结合与渗透,它是思想政治教育显著的本质属性。最后,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性就是面向未来的发展性,对社会实践活动和人的行为的先导性,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突出的本质属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进行分析从理论层次上讲,能准确认识研究对象的根本性质,能明确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的关系,了解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从实践层面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内容,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存在,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任务、价值和功能。同时,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它可以定位研究对象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对各个构成要素的一级构成和作用进行准确把握。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根本动力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内在根据。目前,国内外学者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的定义,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一种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界定为人们的某种思想或精神欲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满足这种需求的矛盾。第二种认为教育者所实施的社会对于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现状之间的矛盾。第三种为一定的社会发展要求同人的实际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

1.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范畴是概括和反映客观事物的普遍的本质联系的思维形式,是各种理论体系中的基本概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思维工具。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是对本门科学所研究的特殊对象普遍的本质联系的反映,它是在思想政治的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并对其实践起指导作用。张耀灿、邱伟光、陈秉公等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它是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带有规律性的认识成果,是人们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工具。

2.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的特征

张耀灿、徐志远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具有以下本质属性:客观性、流动性、抽象性、阶级性。”由此可见,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党性和思想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是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带有规律性的认识成果和基本概念,它的内容、数量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在形成过程中,从感性的具体到科学的抽象,得出最简单、抽象性的基本概念或规定。

3.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的类型

当前,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类型从不同侧面进行了界定,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学者的代表性观点。张耀灿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它是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带有规律性的认识成果,反过来又成为人们进一步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属性、特征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特性的工具。”陈秉公认为:“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是认识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它是在大量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础之上概括出来的基本概念和理性符号,是人们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工具。”徐志远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是反映和概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中普遍的本质联系的思维形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中的基本概念,是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带有规律性的认识成果,是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手段和工具。”
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范畴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社会是揭示人的本质和思想政治本质的重要范畴。个人是历史的具有社会性的个体摘自:毕业论文工作总结www.618jyw.com
;社会则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和运动发展的人类生活共同体。第二,思想与行为。思想与行为是揭示人的思想活动和行为表现相互关系的范畴。思想是指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既包括部分理性认识,又包括有感性认识、情感和意志等成分;行为则是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活动等外在表现。第三,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教育主体是指教育过程中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的教育者,教育客体则是指接受教育影响的受教育者,两者的双向互动过程就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主体与客体就是反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关系的重要范畴。第四,内化与外化。内化与外化是揭示人的思想、行为变化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变化发展的重要范畴。内化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外化则是将个体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的过程。内化是外化的基础和前提,外化是内化的外显和表现。第五,教育与管理。教育与管理是反映思想政治教育与其重要的平行子系统——管理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影响的实践活动,它主要靠说服教育,启发人们的自觉性。管理是组织运用经济、行政、纪律、法规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以维护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的实践活动,它主要靠规范约束,带有强制性。
参考文献:
胡晶晶,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解读路径及基本结论[J].现代教育科学,2010(6).
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32.
[3]刘书林.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20.
[4]郑永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其发展[J].教学与研究,2006(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