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课堂让课堂充满美

更新时间:2024-01-25 点赞:2932 浏览:786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判断美、欣赏美的能力教育。德国著名诗人、哲学家席勒曾指出:“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是先使他变为
审美的人。源于:论文标准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在语文教学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我们在课堂中做一
个有心人,相信美是随处可见的。
【关键词】
审美情感 欣赏美 聆听美 感受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见美存在的意义。对少年儿童来说,审美情趣的培养尤为重要。一般人认为,美只是表现在美术课、音乐课上。那只是单一方面的美、不健全的美,其实在语文教材中的美是极其丰富的,几乎包罗了一切的美,有自然的美、社会的美、艺术的美等等。因而,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

一、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有许多学生认为语文是难学的,面对的都是枯燥乏味的文字。有这种思想,主要是因为学生觉得这门学科没什么趣味,因而学习劲儿没了,其实这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教师忽视了语文教学的审美性,上课时忽视了对学生美的渗透,致使其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其二是因为学生还没有感受到语文课中各种美好的事物,学习起来就感到乏味。综合这两方面的原因,只有充分把学生内心对美好的事物的向往诱导出来,让他们感受到语文课中各种不同的美,消除不良的学习情绪,创造良好的学习心境,自觉而主动地享受语文课中的美。现在的教科书设计,配有精美的插图,其目的是显而易见,这就是要让学生把语文课看作是一本介绍各种美的书籍,对于图画中的美,他们会很有兴趣了解,这就促使他们去阅读文中的内容,否则又怎能去真实欣赏各种美呢?同时教师既是美的传播者,又是课堂教学美的创造者,教师的仪表美、教态美、语言美等,都容易感染学生。教师能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才能使学生认同语文也是美的。

二、用眼睛欣赏美

小学生最易被美的事物所吸引,他们的感觉比较直观,一看上去美的事物,都会感兴趣,这也符合认识规律,擦亮学生审美的眼睛,会让他们发现更多的美。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时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些最能激发学生的美感。在《五彩池》,其中一个环境是利用多媒体展示五彩池各种形状,各种颜色时。学生一看,都发出一阵“哗”声,说明他们从视觉上已经受到这幅美丽的图画的感染。教师利用这时的气氛顺势进行指导,让学生观察五彩池的美景:池水颜色各异,池有大有小,形状不一……学生通过感知画面,也对课文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再进行学习,问题就迎刃而解。这就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美的认识。美丽的图画固然能引起学生对美的向往,富有美感的板书,也可以令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以《草原》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把课文所描绘的景象以图画的形式进行板书: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就好像身临其境,再利用板书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头脑中也会有一幅美丽的草原图。

三、用耳朵聆听美

美,渗透于语文教学,其显著的特点是“寓美于教”,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这才能真正受到美的熏陶。运用教学语言、音乐效果,创设一种美的教学环境,利用学生的听觉来感受美。对课文的讲解,也许枯燥无味,但如果老师把单调的讲解,换成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调,把分析课文变成讲故事的形式,相信学生听课的情绪一定会高涨,用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去感染学生,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听讲效果,达到扣人心弦的程度。此外,配有音乐的朗读方式,更是提升学生听觉上的美的有效方法,配乐朗读要比一般的朗读效果好,在优美的乐曲旋律的烘托下,使学生的心神进入特定的情景,美感也随之而来。《小桥流水人家》一课的教学,我就挑选了古筝曲播放,并伴有流水水声,这情景就仿佛把学生带进课文,也仿佛回到故乡,故乡的人,故乡的景物都是那么亲切。随着优美动听的曲调,轻松愉快地朗读,会形成一种愉悦的美感。

四、用心感受美

感觉到的事物才真实,只有让学生亲身去感觉各种美好的事物,他们才会真切地体会美的存在。课文有许多不同的题材,如童话、诗歌等,各种题材表现的美也不尽相同,如讲授《麻雀》时,我设计了表演,让学生演绎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救自己的幼儿,学生在充分理解了课文的时候,他们的表演是那么真,在表演中,再一次让学生们感受母爱的伟大,这种心灵的美足够让我们回味。学生的感情是最纯真的,从小在他们的心坎里播下美的种子,相信这棵种子在各种美的引导下,一定会开出绚丽的花朵。
在教学中,我们要把各种的美渗透到学生的认识当中,让学生能真正领悟到课文的种种美的因素,并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懂得如何认识美、表达美、创造美!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