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促进学生注重概念形成过程推动学生思维进展

更新时间:2024-03-24 点赞:22811 浏览:990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小学数学中的很多概念,教材往往以结论的形式给出,学生看到的只是思维的结果,而看不到思维的活动过程. 那么在新课程实施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如何进行概念教学,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运用新课程的理念,站在思维发展的高度来钻研和处理教材,力求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记忆、应用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构建它的概念体系,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根据“学情” 及时把握概念教学的契机和深度

针对学生形成概念的心理过程,恰当适时地引入概念. 一般来说,学生学习概念是从感知学习对象开始的,经过观察或操作在头脑中留下学习对象的表象,这时引入概念,可以强化新知的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通过剪、折、观察、讨论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对直径建立了直观的、初步的概念后,出示下面一组练习让学生判断.
学生判断:
(1)不是直径,因为它没有通过圆心;
(2)不是直径,因为它虽然通过圆心,但不是两端都在圆上;
(3)不是直径,因为它虽然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但不是线段;
(4)是直径,因为它是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在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抽象出反映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从而揭示概念的内涵以形成概念. 在概念的形成阶段,我们绝不能包办代替,不仅要使学生理解结论,而且要使他们参与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使思维得到锤炼,这是新课程对概念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概念教学的关键所在.

二、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和感受概念形成的过程

数学教与学的方式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被动的和以机械练习为主的方式,而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活动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地为学生创造一些情境,给源于:论文大纲怎么写www.618jyw.com
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也能像数学家那样去“研究数学”,在观察、实验、归纳、分析的过程中去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体验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促进数学思维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的时候是这样操作的:先让学生描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再让学生用尺子围一围、量一量长方形的周长,发现这根绳子有多长,围成的图形周长就有多长. 接着我让学生把绳子拿开只准他们用尺子量出长方形的周长,学生在量的时候,只能一段一段地量,量好后再把所得的长度合并起来,而不能像刚才那样直接量绳子就可以了. 于是我提出两个问题:
(1)你量出来的一段一段的长度是谁的长度?
(2)你在把这一段一段的长度合并起来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反思这一教学活动过程,我们不难发现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让学生在描、围、量、算等各项操作活动中自己摸索出来的,在“描”的过程中学生理解了“周长”的概念,“围”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量”的过程是让学生理解长和宽与周长间的关系,学生通过 “算”的过程发现规律得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整个教学过程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亲身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真正促进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三、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在实践检验中形成正确概念

课程标准指出:“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数学活动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形成概念是概念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去揭示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属性,鼓励学生去感受、发现、猜想、探索、概括事物的本质属性或规律,获得新概念.
在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之后,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概念解决问题,在运用中巩固概念. 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概念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理论的基础,又是进行再认识的工具. 如此往复,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达到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的目的.

四、借助多媒体,深刻理解数学概念

课程标准指出:“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提高教学效益. ”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概念教学时,要运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将多种教学手段进行优化重组,从多方面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切实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良好发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